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读《庄子》有感

发布日期:2013年04月08日 15:53 点击次数:

  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此语甚妙,读了《庄子》,深深感到庄子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生在诸侯割据的战国时代,他“入乎其内”,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汪洋恣肆的文笔对社会现实无情地进行抨击;同时他又“超乎其外”,为有“出世思想”的人构建了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
  庄子偏激,是因为他对战国的社会现实有极其深刻的不满;庄子消极,是因为无力改变现实而深深失望。他文章中夸张的表现,离奇的故事是对战国民生凋敝现实的绝妙讽刺。百年后的嵇康,不也是以狂放不羁、不拘礼法来表示对现实的抗议吗?
  庄子身上更吸引我的,是他浪漫的一面。他傍日月,挟宇宙,游手尘垢之外;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泯是非,齐物我。“濠梁观鱼”、“庄周梦蝶”是那么的美妙,“鲲化为鹏”、“涸辙之鲋“又是那么的奇瑰。庄子的故事是那么的离奇荒诞,却又是如此的清奇深邃。
  可在表面的傲慢之下,庄子却是孤独的。他最好的朋友可能就是名家鼻祖惠施了,但两个人间也产生过很大的误会。有一次庄子去梁国拜访惠子时,时任梁相的惠子担心庄子要取代自己的职位,竟派人抓捕庄子。
  两个人的思想有很大不同:惠子恪守物我界线,庄子主张物我合一。正因为如此,两个人留下了很多精彩的辩论,惠子逝世后庄子也以“郢人失质”的寓言含蓄表示了自己失去知己的伤痛。
  庄子生前并不是很张扬,道家学派在战国时期也并非是与儒、墨比肩的显学。但正是他使道家学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使抽象的“道”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道可道,非常道”,庄子使我们感受到“道如渊海”。
  评价庄子不凡的一生,我认为用“出世”“入世”两个词可以很好地概括。庄子的人生哲学,不是一种救世学说,而是一种救人的、寻求个人解脱的学说。他的人生哲学的终的,是士阶层在乱世中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求生存的哲学。然而庄子主张的“乘物游心”,却始终难以给人老子般超俗绝尘的感觉。其实,也正是庄子在“出世与入世”间的徘徊与抉择,才更使我们觉得庄子是如此的亲切;我们也给予了庄子如此多的关注与思考。如果将之从哲学角度再上升一个层次,我不禁又想到了冯友兰先生。冯友兰先生曾经将人生分为四种境界,其中最高的境界便是天人境界。冯先生认为,中国古今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就只有老子一人。在我看来,除老子之外,恐怕最接近这种境界的就是庄子了。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作者:田佳琪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文琦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