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漫山的小草没有参天高树的粗壮,缓缓的小溪没有家乡黄河的奔腾,玉米味十足的泥土也丝毫嗅不出城里漫天的烟尘。我在这里落脚生活,最喜欢每天昂着头看无垠的蓝天与变幻无穷的白云。
——题记
说实话,来到这后,一直回忆着家乡济南,特别是刚到的那天晚上,彻夜难眠。各种回忆纷至沓来,刻骨铭心的侵蚀着寐不能眠的我。
打小就长在济南,大学也是在这里难忘地度过的,除此之外,没有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待过三个月以上的时候。贯穿全城的银座群体,标志性的泉城广场,老校的苍墙教堂,西区的树林与德式建筑,我已经整整在这待了二十年有余。但是,充实的回忆并不能阻挡来到这里的期待与新鲜。以至于来到这之前,开始对在与朋友攀谈和地图上太行山下的这个地方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到底,这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8月23日那天,带着满脑子的好奇,我们支教团队来到了这里。蓝蓝的天,大朵的云,青青的山,到了晚上还能伸手摘到近在咫尺漫天的星斗——现在,我已经在这个地方待了25天,牢牢吸引着我的,不仅是这些让人情感放空的山区景象了,还有相处了二十多天两个班的九十多个孩子们。
每天行走在校园内教学楼与宿舍楼之间,整天面对着这两座在村里放眼望去赫然耸立的“高大”建筑,渐渐地发现,我已与同样天天来往在两座楼间的孩子们步调一致了。失去了原来的对于政府重视当地教育而在村里投钱建楼的新鲜劲儿,当村里看破了,当学生看多了,老师当了三个周当惯了的时候,忽然觉得,脑海里又涌现出我的家乡与大学,为什么那里有那么多的学生学习并欢乐着,而在这蓝蓝的天,大朵的云,青青的山,到了晚上还能伸手摘到近在咫尺漫天的星斗的地方,每年考上县里重点高中的孩子只有零星的那么几个……
当那天在与老师的攀谈中得知,班里最皮最痞的班长,在他两岁时其被贩来当人妻的母亲跑走而此后无人管教的时候,我的心中似是什么被触及。这是一种深深地同情与无奈,他缺少的不只是学习,而是学习的动力与家庭的希望,缺少了别人都有的母爱与欢乐的童年。不仅仅是他,相似背景孩子还有很多;更多的是,父母进县城务工无人看管的留守儿童,在这里达到了七成以上。
我所分配的任务是初三语文课。我所带的班级,一个是应届初三四个班里成绩最差的,一个是因中考失利聚集在一起复读的补习班。一个班,语文平均40分;另一个班,是一群失落的需要找回信心的孩子们。而我的终极任务,是更多的鼓励教导他们,在明年的夏天之后,尽己所能的去县里继续学习,而不是带着遗憾回到田间继续务农。尽管,我知道,在这个全镇家长几乎都没有教育意识的地方,让他们走出去真的很难。但是,我们的心里都默默的说过,我们是带着希望之声,来这里点燃放飞理想的期待。
看着这片已经熟悉了近一个月的土地,有那么一瞬间,竟然闻到了醇香的气息,那股醇香,涌入心田。抬头看看村边环绕的大山,向远处望去。哦,原来,山那头有无数爬过去的脚印。
这里,依旧是蓝蓝的天,大朵的云,青青的山,到了晚上还能伸手摘到近在咫尺漫天的星斗的地方。
这里,是孩子们的家乡,他们看惯了家乡无数遍的风景。
这里,飘散着希望的气息。而我的理想,是在这一年中,将这股气息酝酿的更加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