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一天,坐上火车背着行囊去了远方,只能梦里仰望故乡的蓝天白云;当有一天,每天放学回家再也见不到父母亲人,只能偶尔打电话道道家常报报平安;当有一天,身边再也没有熟悉的朋友和同学,只能把所有悲喜装在心里写进日记里。
很想念从前那些人与事,很牵挂书外身后那些是与非。倘若忽然有老朋友发说说改状态透了些郁闷烦躁的痕迹,会急,会问,会想被倾诉然后选择开导或安慰,如果结局理想,会觉得开心与满足。朋友就是需要的时候拿来用的,我如是说。然而当有一天,我前面所说的所有当有一天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心酸……为什么,脑子里所有关于悲伤分担会减半的思想,竟会倏尔都选择了沉默了呢?
开心的时候,乱嚷乱叫乱蹦乱跳,胡乱的笑着闹着肆无忌惮着,或许确是别人眼里所谓的孩子气---新的身边的人常常会这么说:真傻,果然还是个孩子----这似乎于我而言又是个全新的定义,然而我又必须承认,对于这样的认知,我居然是相当受用的。真的,如果可以,我愿意一直做一个孩子气的人。
然而到底,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似乎总有机会去体味那些喜与乐以外的心情。小孩子,每到不开心的时候会怎样呢,会哭,会叫,会又吵又闹?然而抱歉、生气或者难过,我只会沉默,只愿沉默。始终是长大了吧,没了那撒泼的资本和勇气。
就连离家以前的找人倾诉,却也因着主客观的不允许而被搁浅。受了气受了伤受了委屈,总会想起那些个至亲至密的好友。如果在身边,我总可以靠着她悄悄地哭一场罢,总可以就近得到些贴心的慰藉与温暖罢……然而所有如果,毕竟只是如果。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变得不喜欢打电话,不喜欢发短信了。所有的敏感骄傲和自以为是,通过那条长长远远的看不见的线之后,就会忽然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拉长了,就虚了。所以生气或者难过,所有小小浅浅的心情,一个人咀嚼回味就好。
而且,事实总是显得有点不近人情啊。我的身边,只是几个刚刚开始熟识的朋友,磨合而已,何谈交心呢。些微的一点不耐烦,就足以让刚刚萌芽的信任与依赖悄然却步了。怪不得人说,感情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友情,亦需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吧。没关系,我慢慢等,我不着急。其实已经很幸运了,可以做这么一堆好女孩的傻小妹。很好呢,不是么?
我说过,我愿意一直做个孩子气的人,睁大眼,憧憬所有美好。今晚,一定会做个好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