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春日随想

发布日期:2013年03月21日 18:24 点击次数:

  风筝又一次飞上了天,洪家楼校园里的小径上三三两两地散布着杨树掉落的灰色“毛毛虫”,一脚踩上去,感觉软乎乎的,轻柔得让我想起了韩愈诗中“没蹄浅草”,想必后者踩上去也是此般虚若无骨吧。小径上,我正与远方的家人通着电话,奶奶平淡地和我聊着家常,重复着叮嘱牵挂,在快挂断时,奶奶意味深长地补了一句:“后院你种的樱桃树开花了。”                      

 二

  幼时的我对种树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每年开春后,我总会激情十足地扛上植树的工具四处选址、挖坑、添肥,然后种上我精心选来的树苗。南方故乡的土地在当时的我看来似乎充满了魔力,一场春雨过后大地迅速换了装,更为重要的是我能在一片绿色地毯中找到各种各样的树苗,不过我种得最多的还是枇杷、桃子和樱桃等这类果树。对于一个馋嘴的孩童来说,没有什么能比这些酸甜的水果更有诱惑力了。
  我一直相信,只要是你用心亲近过的东西,不管是人还是物,你一定会对此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也会懂得更加珍惜。在我亲手种下的所有树中,生长在前院我窗前的那棵樱桃树对于我来说有着最难诉说和割舍的感情。无数个春日,我和它一起见证着它的花开花落、叶生果红,我在树下背着古诗,英语,享受着和煦的春风,向它诉说我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但很多时候,越是在乎的东西,越是容易失去。去年寒假,一个飘着小雪的日子,父亲不顾我的再三反对最终还是挥着斧头砍倒了它,把它变成了一堆腐木。记得在那天的日记里,我失落而无奈地写道:窗前的樱桃树被老爸砍掉了,陪伴我10多个年头,还是被砍了/春天里再也闻不见花香,看不了花团,吃不了樱桃/原来,我已过了那个季节,成为了家的客人/现在,窗前一片敞亮,但也是一片空白……上个寒假,我孤身一人溜达到后院,幼时我种下的桃树多数已自然枯死,樱桃树也只剩下了最后一棵孤零零地呆在西南角,唯独几棵枇杷树依旧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主干也已经很粗壮了。的确,我早己过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季节,对于故乡的家来说,我现在的身份更多的是个客人,很多时候我想忘记,甚至想掩盖这个事实,但最终也只能是徒劳无功。渐渐地,有些记忆开始模糊,有些记忆却开始清晰,那一年,当我亲手在窗前种下那棵樱桃树的幼苗时,我记得我正摇头晃脑地背着课本上苏轼的那首古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风和畅,布谷轻啼,春的降临意味着生命的新生;墓草新绿,纸幡招展,春的时节里又有着最悲怆的忧伤。两年前的清明,我和父亲叔叔等一行六人前往深山祭祖,由于一些家族古墓藏身于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之中,祭祖之旅显得无比艰巨,不过好在前有父亲拿着砍刀披荆斩棘地开路,最后我们还是顺利抵达墓群。年代久远的墓碑上苔痕斑斑,坑坑洼洼,几乎所有的刻字都难以辨清。但由于家族接力棒似的年年代代的祭祖,我才虔诚地认定这里葬着我的先祖,站在坟前的那一刻,鞠躬,跪拜,每一个动作都表达了我们这些后人心中的悲怆与缅怀思念之情。
  祭祖归家后,奶奶和妈妈正在厨房忙碌地做着青团。已被蒸烂捣碎的鼠曲草、艾蒿在竹制小篮中堆放着,合着早已准备好的籼米粉散发出醉人的清香,案几上堆叠着一笼已出炉的青团,随手拿起一个尝了尝,香糯滑嫩,馅料咸香,对于一个素来不爱馅饼、糍粑的我来说,家人做的青团有着超乎寻常的味道和吸引力。窗外又开始飘起了蒙蒙细雨,厨房里蒸气弥漫,清香飘荡,温馨而美好……现在细细回想起来,这是我在家陪亲人过的最后一个清明节了,那一季的清明雨落过后,我开始了人生中另一段新的旅程,而那些春天里原本熟悉但如今却飘渺的身影,正在我生命的最深处,一圈一圈地,丰厚着记忆无期的年轮。
                              

  最爱《春之怀古》一文中作者提及过的那一个关于春天名字来历的小故事:在《诗经》、《尚书》出现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个小虫在噬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患病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嚼成吹口哨的声量来为这个季节命名------“春”。春的魅力在于它多姿多彩,在于天地间的所有生命都能拥有自己对于这个季候独特的体验,或惊奇,或缠绵,或激越,或陶醉,天地万物都按自己的方式释放着潜伏了一冬的力量,赶赴了一场灵魂的盛宴,受到了一次洗涤净化。
                             

  如今久居北方城区闹市,现实里面对的春天更多的是头顶灰白模糊的天空,远望雾霾飞扬的马路,巷口处除了三三两两的摊贩,更多的只是行人步履匆匆而过。莺飞草长、桃红柳绿,更多时候只存在于被灯红酒绿的都市所遗忘的地方。初涨的春水,除了婉转地流淌在古诗和梦境里,又有谁能再亲手捧起一汪轻轻地将自己的双眼濯洗?一间茅屋,一院春色,一杯清酒,一份静谧,此乃春日最美的绝景和意境。而春天的到来不仅仅是太阳从南回归线向我奔来,不仅仅是乍暖还寒的恼人,更不仅仅是身上越穿越清凉的衣裳,它应有“春雨惊春清谷天”的诗意变换,有世间万物重获新生的激动情怀,有被淋湿的天空中氤氲的悲愁和思念,更有亲近自然,荡涤浊气,寻找萦绕于心的诗意的无尽激情和渴望。

   

  我放下我的笔,看着窗外昏黄的天空,揉了揉微微发涩的双眼,发现周围的钢筋水泥建筑依旧那样毫无生气,突然感觉自己现在无比怀念去年此时在兴隆山的日子,那些还能亲近自然的春日时光……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黄志武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王辰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