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烟雨,几分哀愁
发布日期:2013年03月21日 18:46 点击次数:
“断续的曲子,最美或最温柔的
夜,带着一天的星。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
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
无名的展开
野荷的香馥,
每一瓣静处的月明。”
每到春夜,便会悄悄地想起那个如春雨般聘婷的女子,想起她清浅恬淡的诗,想起她温柔多情又令人叹惋的一生。
如林徽因一般,春天,总是蓦然的让人心动,也蓦然的让人哀愁。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它是嫩绿的生命萌动苏醒的季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它是缤纷的心绪诗意玲珑的季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它是遥远的爱情互相牵挂的季节;“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它也是年少的情思在清浅的哀怨中缠绵生长的季节。
记得《挪威的森林》中,那个春光袅娜的午后,绿子与渡边的相识。他们伸出手来轻轻相握,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在我的世界里,绿子是与春天最相近的一个人,不仅因为她的活泼与爽朗,更因为她带给了渡边昏暗的世界中唯一的光芒,那光芒温柔却不会刺眼,却给了沉入那个风雨交加的世界中的我以无限的温暖与感动。
喜欢日本文学,是因为感动于自《源氏物语》流淌下来的物哀体质。川端康成在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我在美丽的日本》中,曾经多情的介绍了这种缠绵悱恻的日本文学精神——幻想的感觉,幽情的哀伤,玄妙的余韵,一切美都在花开中悄悄绽放,又在花谢中悄悄死去。正如《古都》中千重子与苗子的亲情,那不是悲恸中的相认,而是思念中单纯无邪的向往与体贴;又如《伊豆的舞女》中朦胧的爱情,那不是世俗与欲望的结合,而是一个年轻的学生在心绪复杂与远游的孤独中感受到的一丝温暖的旅情。
樱花,和服,木屐,流水,还有物哀的精神,日本的一切都让我想到春天——那是水墨的山岭,青绿色的古都,花间斑斑驳驳的日影,以及弥漫着古旧颜色的青烟,淡淡的哀愁中寓于无限的美丽与和谐。
三月已末,春天早已来临。这个春天里,我爱着日本文学泛黄的书页上散发的时光的味道,因为那里有优雅的春天,有沉淀的年轮,有古老的精神。
一抹烟雨,几分哀愁,谢谢春天,带给我的深情重义。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曲天泽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