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梨花过后清明

发布日期:2013年03月26日 18:46 点击次数: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过后清明。”我在料峭春寒里凝望着最后一朵皎白的梨花,在春风的叹息里迎接着又一个久违的清明,和又一场沾衣不湿的纷纷小雨。
  我不是杜牧,不能在清明小雨里,潇洒地拦住牧童,寻一个好酒家,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感受杏花村里微微烛光在雨中晕染成醉人的光圈,像极了母亲温柔的眼睛;我也不是崔护,在清明时节,城南郊外的桃树下和美丽的姑娘来一场浪漫的邂逅,再“眷眄而归”,留一段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深深遗憾;我更不是许仙,一把伞挡住清明的雨,又揽住佳人的心,同舟共渡清波门,西湖从此留佳话。我只是我,一个默默生活,平凡普通的小姑娘,在三月的潇潇暮雨里咀嚼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哀叹着别人的命运,流着自己的泪。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冬至过后的一百零八天,春分走后的十五天,当一阵温暖清爽的东南风涤去冬日的苦寒与春日的风尘,揉揉草木惺忪的睡眼,换来田野千家春耕,那就是清明的脚步。大自然终于抖尽春日遗留的衰颓和沧桑,又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斗转星移,四季轮回,又一个带着希望耕耘的季节开始了,有一个站在春天的门槛上遥望秋日累累硕果的时节开始了。岁岁年年,人们就是这样在一又一次的轮回里重复着耕种与收获,而清明,就是这轮回的起点。
  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慎终追远。“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一根“孝”的纽带,连接着我们和祖先。清明节属于我们,也属于我们的祖先。一家之主,携妻扶子,祭拜祖先,扫墓追思,怀念着失去亲人的滴滴往事,一壶酒寄托哀思。时光带去了我们的先人,却带不走我们绵长的思念。“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负笈漂泊的游子,走多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和亲人。
  “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玩转彩球花。碧草追游骑,红尘拜扫车。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看看白居易的这首诗,就知道清明节不仅仅是追思先祖的神圣节日,更是压抑了一个冬天的人们的春日联欢。“芳草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清明节出游踏青的姑娘妇人们,流连在花草之间,日暮人不思归;蹴鞠的少年,荡秋千的女子,放风筝的孩童,纵情欢乐。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人们褪去一身沉重,是时候享受这大好春光。
  清明是隆重的祭祀,清明也是轻松的游乐。
  我独自站在这三月的略带寒冷的傍晚,倚着窗,回想着那寻杏花村酒家的诗人,叹缘分浅薄的少年,等千年白蛇的医匠,回想着每年清明的潇潇雨,等我回过神来,最后一朵梨花已经落了,嗯,我知道,清明节已向我们走来。你可听到它的脚步?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作者:王梦晴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齐敏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