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苏格拉底的这句话,闻所未闻,直到我拿起《在藏地》这本香格里拉支教随笔。这句话就这样看似突兀地印在书的扉页上,从我翻开它的第一页开始,我就在脑海里不断揣摩作者苏羊引用这句话究竟是何用意,直到我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座座圣洁的雪峰和孩子们在校园里栽出的一朵朵美丽的花。
一个生活在大上海的都市女孩,放着大都市的繁华生活不去享受,只身一人跑去云南香格里拉的藏文学校义务支教一年。也许有人会不以为意:不过就是一年而已嘛,如果她真的热衷于公益,为什么不一辈子呆在香格里拉,和那些她喜爱的孩子们在一起?也许更有甚者会怀疑苏羊去藏地支教的真正用意:她去藏地支教,随后又出书,虽然在书的结语中她也一直强调自己断断续续写下的这些零散的文字,原本只是作为自己的回忆,并没有想到那么多的人会关注这本书。可是谁又能保证她不是借此炒作呢?谁又能保证她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呢?
太久了,我们因为看到太多借爱心之名欺世盗名的现象,我们也仿佛陷入了信任的恐慌和危机之中,习惯了用狐疑的眼光打量、刺探别人和这个世界,习惯了去揣度别人是否别有用心、另有企图,却忘记了这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追求这简单的幸福,他们追求心灵的享受,他们追求目的的纯粹性,他们从支教的地方回到生活的原点时依旧会思念,会不习惯拥挤的人群、复杂的人心,他们出书不是为了出名和得利而是让更多的人看到贫困地区孩子们最真实的生存状态。
“这世界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这纷繁的世界,我们每个人到底需要什么,是累累财富,还是千秋伟业?是举世瞩目,还是青史流芳?是勾心斗角,还是互相猜疑?这世界有太多太多我们不需要的东西,可是“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回去的路”,忘记了寻找了那片心灵的圣地。
一蔬一饭便是一餐。在贫困的地方,当所有物质的享受和你绕道而行时,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养活自己真得很容易,你只需要关心粮食和蔬菜,还有身边的孩子们。
有个北京的同学前几日打来电话,一提起他们的白鸽志愿者联合会,他就滔滔不绝起来。他似乎很享受周六周日两天到农民工子弟小学义务授课的经历,更宣布明年暑期要随队伍到贵州支教一个月。我斗胆问他:“你是不是为了发展分?”庆幸的是,他没有因此而懊恼。他说,如果是因为那几个可怜的发展分,为了一年几千块钱的奖学金,为了以后找工作时自己的履历表上多一条推荐自己的理由,他不会半夜几点了还在赶着第二天的课件,也不会周六周日不睡懒觉、不逛街、不上网而是在学校里和一群小学生一呆就是两天,更不会坚定地想去条件很差的西部支教一个月。他说他很享受这种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的快乐和畅快淋漓,以及以后的成就感。
所有的收获都是不期然的、意料之外的惊喜。
香格里拉,我一直向往的圣地。这是许多情侣必选的旅游胜地,更是许多对新婚夫妇首选的蜜月地。可是这本书里,我却看到了比风景更美的民风,比民风更淳朴的人心。
在藏地,触摸心灵的圣地,一辈子如果没有过远行,一辈子如果没有一次认真审视过自己的心灵,那该有多悲哀。
寻找心灵的圣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