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异乡不是客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07日 09:18 点击次数:
“九分山水一分田”,这是对山西东北部的边陲小县城——灵丘县的真实写照。风景秀美的地方往往也意味着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生活水平不高。这里已经作为团中央的重点扶贫对象十好几个年头了,经济以农业为主,虽然矿产丰富,但是财富还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从县城通往学校的山路依山傍水,峭壁林立,道路呈S型蜿蜒至大山的深处。早些年过往的大货车经常发生车祸而造成道路的拥堵,往往一堵就是好几天,周边还有的村民靠堵车时卖水和食物作为副业。我所在的下关中学所在地下关乡位于大山的深处,只有进来的道路没有出去的,是整个山路的终点,交通十分不便。
乡里有条件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县里了,中学里留下来的几乎都是本乡的学生,平均每个年级六十人,初中三个年级一共不到二百人。这边学校的校风校纪意识不强,卫生条件差,伙食营养条件跟不上,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教育也不够重视……之前听说了班里不少孩子的家庭背景,有的是单亲,有的是贫穷,还有的家人久病卧床。但是在孩子们的脸上,却看不出这些沉重的包袱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或压抑。相反的,看到的总是一张张稚气未脱却又对未来充满渴望的笑脸。
这里的孩子每天十多个小时连续不停的学习,效率却不是太高,这和本地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方法有关。他们要比城市里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责任与使命,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重担就落在他们瘦弱的肩膀上。我总是想把我的课讲得更加风趣幽默一些,能让他们多些开心、快乐的机会,剩下我能做到的只有默默地祝福他们努力坚持下来。
此外,在和当地老师,村民的接触中,我们也从开始的陌生到逐渐熟悉,甚至许多当地教师已经成为了我们非常好的朋友。在生活中,每当我们休息时,大家便会聚在一起聊天,吃饭。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也是当地的老师最先帮助我们。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人和人之间的淳朴感情,他们给了我们太多温暖,这些帮助都是不求任何回报的。
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比较浮躁的人,来支教之前具体也没想过在这一年中自己能收获到什么。只是内心渴望能有一个沉淀自己,让自己静下心来的机会。而当我真正来到下关中学开始支教工作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内心比从前更加平静,不再像在学校那样整天忙忙碌碌,反而到不知道自己究竟忙的什么。在这支教的一个多月里,我能够每天7点半之前起床,每天坚持吃早饭,每天午睡,每天锻炼身体。早上起床面对温煦的阳光时知道今天将要做什么,晚上睡觉前仰望漫天的繁星回顾这一天的收获教训。我觉得自己的心理和身体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这种充实的感觉是我在大学期间除了考试周之外很难能够体会到的。
一年的支教生活让我们脱离了都市的繁华生活,去体验那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身上多余的浮躁渐渐脱去,也不会去执着追求更多虚无缥缈的东西。换一种新的生活环境,也会引发对人生更多的思考,我们的心智也会不断成长、变化。虽然我们身在偏远的异乡山村,但我们并没有把自己当做灵丘的客人来看待。我们将自己融入到支教地的生活中来,主动去承担为灵丘县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的责任,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单位:校团委 作者:马千驰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王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