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即将远行的我们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14日 08:35 点击次数:
大学四年恍然而过,每年六月的时候总是嘻哈玩闹,走马观花的看着校园里一届届的离别拍照和一张张熬夜赶制毕业设计而憔悴的脸,却没有丝毫的情感抖落。因为那是属于别人的人生,离别对我们而言,还是很遥远、很遥远。霎时间,校园里有那么多的人在讨论着毕业时的何去何从,此时敏锐地察觉只因自己也走入了这段历程,曾经那么遥远的离别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人生……
曾经天真地以为我们自有自己的闯荡未来,人生会精彩无比。直到这一天我们也毕业了,匆匆忙忙穿梭在各样未来的夹道间,却不知自己该踏上哪一条。从来没有一次如同这一年让我们如此彷徨迷茫和心生感慨。回望四年时光,脚步走得太过匆匆,以致那些隐藏心底的伤感没有机会浮现,在一个个酣睡的夜里它们深藏。我们始终还是来不及回味,便又匆忙走向社会。也许,在遥远的那边某个失落的深夜,会偶尔想起校园里我们共同度过的日子;也许,在异乡的街头某个可怜的时刻,会突然伤感现在的我们没有了老朋友、老同学,身边只有川流不息的人群。
年轻时,总想着去闯荡世界,总觉远方的任何角落都是新奇。就这样,一份所谓的砰然激情、一颗不安分的心,让我们一同踏上了漂泊的船。却不知,那一纸协议是赋予了我们瞬间接触梦想的速度,还是拟写了一段远走天涯的人生。爱情、友情、亲情……太多的羁绊和牵挂。何曾想过,明天会身处异地,思家深切。
古人云:夜伴孤灯,归心难泯。时光虽隔,不变的是家中老母对远方子女的思念。他们从不错过儿女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因为他们感觉它能拉近与远方游子的距离;他们总随身携带手机,不是离不开手机,而是离不开我们;他们不动我们的房间和床头的书,说是感觉那样像是孩子还在家。想儿女,就像是呼吸一样,是一件父母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事情……但他们还是放儿女远走,因为他们明白:最伟大的父母不是愿意一辈子养孩子,而是愿意为了孩子的幸福放他们去飞,自己却用一生驻守着那个我们成长过的幸福的窝。就这样,父母在日日翘首期盼中老去,慢慢地他们将思念变成一种习惯,不变的是用一生去等待累了才回家的儿女的信念。这是一网友跟父亲的聊天:网友“急死我了,半天都冒不出一句话……”,然后是看见屏幕上正在输入的提示停了下来,过了很久,屏幕上冒出来一句“儿子,你别着急,爸爸老了,反应不过来了”。父母,日渐老去,已赶不上儿女的步伐;让我们把动作放慢一点,等等他们,问问冷暖,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对我们一样。
思家深切,只因家中有人想;思家深切,只因陋室亦温馨。知父乏,知母倦,昔日欢笑犹在耳;思父慈,思母爱,关切之言犹绕梁。然而,年轻的我们更憧憬未来的新奇与不可知的结局。就着这份憧憬,我们傻傻地扬起理想的帆,坚信着有目标我们便有了实现梦想的激情和远走他方的勇气,即便不知自己的抉择是否值得、远方的风景是否美好。犯傻又如何,前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这样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人活一生,不犯几次傻,怎知珍惜,不经几次难,怎成德慧?
对于这份未来的朦胧感,我时而欢喜,时而惧怕。明白:这份感觉在不久的以后便会依稀不见。所以我写下这些文字,记住曾经的青春彷徨。多年后再次翻看,不知是青涩的回忆还是教训的铭记?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王明华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