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本地人”“外地人”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4日 09:29 点击次数:

  近来,非沪籍少女占海特手持一张“还我中考权利”的白纸黑字亮相各大报纸,引起了人民的关注。早在10月21号,占海特在个人实名认证微博上就发出了“约辩”邀请,这个约辩吸引了众多粉丝关注。在约辩当天,即10月25日,一些沪籍青年便喊出了“抵制异地高考,蝗虫滚出上海”的激怒言论,这令只有15岁的少女占海特感到不知所措,她事后表示“他们一直在骂,根本不是来辩论的。”
  看到“蝗虫”字眼,笔者感到一阵寒心,还记得香港“双非”事件中港人不满内地孕妇来港产子挤占香港医院公共资源时称“把蝗虫感出香港”时引来了内地人的不满和谩骂,而如今“蝗虫”字眼蔓延到上海用来针对一个15岁的只是争取中考权利的女孩身上,并且模仿着香港用来抵制内地人的口罩奥特曼姿势。这真是可笑可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许众多双非中就有上海人,一个没有同理心的社会,如何塑造成一个和谐的公民社会呢?
  推动教育体制公平是一项长远的过程,无论占海特一家的形式是否合理,无论其诉求是否正当,这一次“约辩”无疑具有一次积极的意义,它将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抬升到公共层面去探讨。外来孩子升学的问题一直都长期存在,他们跟随父母远离家乡到另一个城市打工,与当地孩子一样读书生活,但却无法很好的享受当地的资源以及受教育和升学的权利。留守儿童和家庭的悲剧在社会上已经屡见不鲜,出身的不公平已经让他们饱受歧视,但接下来面临的不公平却要伴随着他们的一生,而他们的一生也许还会像父辈一样无法得到改变。“本地人”“外地人”的标签在任何一个地区都会存在,这事实上也割裂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利于一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严格的户籍制度不仅导致了资源分配和就业的不均衡,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大了不公平的存在和社会冲突。北京如今仍存在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一边是贵州毕节5个孩子冻死在垃圾箱里,一边则是北京3所外来儿童学校被拆除。在本地人强烈抵制外地人抢占资源的同时,是否思考过外地人到本地的艰辛和不易。
  “本地人”“外地人”的矛盾如何解决,小至双方具有同理心的问题,大至一个完善政策的出台。一个“争取中考权利”爆出的是长期以来的矛盾和纠葛,也是一项隐藏已久的社会问题。占海特事件的背后,是一个对户籍制度的反思,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一个反思:如果取消了户籍制度,如何协调取消后有可能带来的混乱,怎么取消,怎么放,一举一动都值得商榷。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陈诗羽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齐敏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