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拼爹,就成为了一个热词。随之还衍生了“四大名爹”等相关热点。对此,大多人都调侃到,当今社会已经入了“拼爹时代”。而在2012年的年末,从13日中午开始,一则《招商银行济南校园招聘爆出“拼爹门”》的帖子开始出现在齐鲁网“爱济南社区”,帖子称“12日下午招商银行官网可下载区的面试名单上,最后一栏居然出现‘备注’,内容赫然写着某某行长亲戚关系、局某领导关系、客户关系!”。使得“拼爹”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词,而且也越来越和大学生以及就业这两个词纠缠在了一起。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剧增,就业越来越成为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渐渐的,就业和“拼爹”联系在了一起。而上世纪80年代初流行的那一句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名言,如今也着实演变成“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对此我采访了不少大学生对于“拼爹”的看法。大多数同学都认同“拼爹时代”已经来临这一观点。而且同学们不但普遍认为“拼爹”的存在,而且还认为 “拼爹”并不新鲜。对此还有同学戏谑到“中国历朝历代那个皇帝不是靠他们的爹才得到的位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文东茅也曾就“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做过专题研究。在研究中他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文化资源。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拥有的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其子女求学和就业服务的能力越强。所以,“拼爹”是事实,也是现实。
在采访中同学们最长说道的一句话就是“这就是现实”。对于“拼爹”,他们骨子里有对它的轻视与不屑,但是面对着在大多数毕业生都面对着就业难的窘迫现状时却有一些人可以凭借其优越的家庭背景而轻易获得很好的工作的事实,他们更表示“这就是现实”。对于他们来说现实是他们无法抽身而出的,他们只能面对,所以这样的一句话开始在同学中流行“我们无法做富二代,但是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去做富二代”。而在采访中一位同学也曾这样说道“我们不能也无法和富二代去比,所以我们要同富一代去比”。
尽管,对于大学生们来说“拼爹”是现实。但是对于“在未来的发展中你觉得家庭背景和个人努力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还是不约而同的是“个人努力更重要。”在他们看来,他们都太普通了,他们没有资本去“拼”,所以他们只有依靠个人的努力去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其实,最根本的是他们每个年轻人都有的那颗极为好强而饱有自尊的心。这激励他们敢于直面不公却依然勇于挑战不公,从而更加奋发努力地去实现自我。
在他们眼里“拼爹时代”已到,这是现实他们无法抽身而出。但同时作为大多数只是普通家庭出生的他们,他们无法也不愿参与这样一个高端的比拼游戏,未来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而言仍需独自匍匐前行。但年轻不就应该去这样“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