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美丽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28日 16:17 点击次数:
自我第一步迈入西校,便注定要与它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有些东西,命中注定,终须有此际遇。
美丽可以穿越时空而不息以至于永恒……
当迷人的中心花园娇滴滴大姑娘似的呈现在我面前时,刹那着迷,继而沉醉,终于迷恋。我不曾知道该用怎样的词语形容这初次的邂逅,因为在有些情景下,言语会显得浅显低俗苍白无力。
遇见它,心灵从此就有了栖息之地;遇见它,灵魂便不会在世俗的渐染之下变得肮脏;遇见它,是我这一生的幸事。
不曾注意过,春天还如此夺目——繁花盛开,草木初发。不曾观赏过,夏天竟这般清新——泉流涓涓,清新宜人。不曾驻足过,秋天却这样迷人——银杏叶落,宛若仙境。不曾醉心过,冬天依旧那样文雅——冬青傲立,雪落枝头。
伤心时,这里可以包容泪水,任你肆意发泄,安慰你受伤的心灵,失落时,这里能够容纳沮丧,随你一起失落,直至无限。
我喜欢坐在石凳上凝神静思,我向往长条椅上的伤心欢乐,我知晓百年古树的沧桑经历,我憧憬小楼阁里的闲云野鹤,我倾听麻雀的叽叽喳喳,我欣赏布谷鸟咕咕咕咕,我闲看庭院的花开花落,我目观人世间的是是非非。那喷泉,那假山,那石凳,那长条椅,那楼阁,那古树,那繁花,那麻雀,那布谷鸟,那野猫,那……,那里的一切都如此熟悉,我可以感觉到花草树木的静静生长,我可以察觉出虫鱼鸟兽的慢慢呼吸。
时间可以停滞在那里,那时,没有任何的嘈杂和功利,只有静默和真实,当你的心灵惹上世俗的烦扰,当你厌倦生活的疲惫,当你对人心的险恶心生厌恶,在西校,在中心花园,总会找到你的排解之地。只需静观那些总也看不厌的风景,清新卓雅之气便会在心田荡漾。你会感到一种超乎寻常的冷静与淡定,不再为勾心斗角而烦恼,不再为世风日下而忧愁,不再为功名利禄而费心算计。真的,可以把所有的烦恼放下,聆听内心深处真实的声音。的确,可以不去在乎平时必须在乎的一切。如此一来,你的真性情就可以释放出来。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都是那么悠然自得。
我常常想,要是人如树抑或人如花,就好了。树总是拼尽力气向上向着蓝天生长,不管春夏秋冬,寒去暑来,总是一如既往地汲取天地的精华,吸收日月的风采,生长着,再生长着。不去在乎他人的评价,不去在意他人的眼光,只是顺着自己的意愿生长,直到生命停息的那一刻。花亦然,该开放的时候就大胆的开放,哪怕自己是万花丛中最不耀眼最不亮丽最不知名的那一朵,也还是绚丽地绽放自己的光彩。并不因为世俗的眼光而犹犹豫豫,拒绝开放,总是去点缀美丽的春天。倘若春天缺少了他们,那么春天还如此万紫千红、风情万种吗?既然存在,哪怕卑微,仍旧绽放,依然美丽。花落了,难道就不是一种美吗?曾经轰轰烈烈地释放过生命的华丽,到了该谢幕的时候,一切都那么自然,花瓣,飘落,谢幕……来年再见。再美的童话,总会有结局。就如这花儿,有开有谢。
再看看人,我们是否像树和花一样,荣辱不惊,去留无意,始终保持自己的意愿,坚守自己的理想呢?在日益冷漠的社会,我们把自己的本该火热的内心冰封起来,我们给自己戴上面具,我们为了所谓的功名利禄,学会了在上司面前卑躬屈膝,在下属面前趾高气昂。我们已经把做人的纯粹给扔掉了,寻不回了。我们的热心、同情心、爱心、怜悯心……都跑到哪里去了呢?悲哀莫过于此吧!
当我心烦意乱时,我便过来坐坐,细细看看,专心听听。在这里,我和灵魂对话,在这里,我学会去伪存真,在这里,我提醒自己要坚守心灵的净土,保持人性的善良。累了,过来歇歇脚;困了,过来打个盹儿;难过了,过来赏一下风景;伤心了,过来听一下布谷鸟的叫声,让自己嘈杂不安的心灵有片刻的安静宁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总是叫人着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爽一直叫人沉醉,令人向往。其实不需隐居,你便可如他们一般安然恬然,一切皆源于内心。心有田园,田园就在心中。就如,置身西校,置身中心花园,这一切美好的感觉不都在心中吗?田园的怡然,隐士的淡然,以及逆境的安然——皆在心中。
它承载着我的忧伤与欢乐,我的失望与希望,我的落魄和沮丧,我的生活和学习,我的人生记忆,我的大学五年的风风雨雨。
时间不能使记忆风化,记忆会随时间沉淀。即使再过10年,20年,甚至50年,它依旧会深深印在我心里,甚至更加深切。
我心灵的净土,我人生的伴侣,我灵魂的导师——美丽的西校,永恒的花园。
【供稿单位:医学院 作者:靳成娟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君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