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生活,年轻人不必趋之若鹜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28日 18:13 点击次数:
近日,哈尔滨市招聘457个清洁工引来1万余人报名,其中近三千人拥有本科学历,25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此次招聘最大的亮点是事业编制。近年来年轻人对公务员职位的疯狂追求已经超过了理性的范畴,成为一种趋之若鹜的现象。
根据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正是“铁饭碗”具有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的特质,指引着一代中国年轻人向体制内大量回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挤进“公家单位”。
年轻人追求安稳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但成为社会的主流现象则让人担忧。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正在爆炸性增长,2011年逾140万,继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超过百万,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前6个职位考录比例超过3000∶1。若是应届毕业生纷纷追求公务员职位,则会造成人才流动不平衡现象,致使大量优秀人才流向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职位,而倾向外企和私企的比例下降。对于职位的追求,本应该与个人能力、素质、学历、态度相当。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本科生报考清洁工职位,未免造成人才埋没和智力浪费,是对于社会的一种损失。
年轻人不必对公务员职位趋之若鹜,是否选择加入公务员大军需要理性思考并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大学生在求职道路上大可以坚持理想,寻求符合自身兴趣与条件的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寻找最为合适的工作岗位,不必因为一句“给政府干活,政府不垮,我们不垮” 而疯狂追求“体制内”生活。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蔡姝凝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传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