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大学生当清洁工,纡什么尊,降什么贵?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29日 14:33 点击次数:

  “三千大学生争当清洁工”、“清洁工享受国企待遇,大学生争相竞聘”、“哈尔滨三千大学生为了编制宁扫大街”……当诸如此类的耸动标题充斥报端时,对于大学生们的选择,社会上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认为当代大学生“迷恋体制”、“高学历人才浪费了国家对其投入的培养资源”等等。
  在笔者看来,对“大学生争当清洁工”这一现象的强烈反对和批评,其实来源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谬误。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里,让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去扫大街,是不光彩的,是大材小用的,甚至是“纡尊降贵”的。这种想法的荒唐之处在于,它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无论是文盲还是大学生,我们都是人;无论是清洁工还是高级白领,我们都是凭借自己的劳动吃饭。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本没什么不同。大学生并没有比清洁工更尊贵,清洁工也没有比任何一个劳动者卑微。所谓“纡尊降贵”,不过是自诩精英主义拥护者的一个笑话。
  诚然,当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角色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时,巨大的反差带来的感官刺激不可谓不强烈,正如“大学生”和“清洁工”这一对名词放在一起,无疑是夺人眼球的。媒体也深知这一点,并且运用纯熟。他们在纸头报端屡屡挑动着受众的神经,有意无意地强化了清洁工人和大学生之间的差别。加之中国人长期坚持的“读书求功名”观念作祟,大学生竞聘清洁工竟然变成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而事实上,事情完全没有那么复杂。借用一句俗语“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为了“活下去”,为了养活自己而不再是向父母伸手要钱,为了尽快就业而不是领取国家的低保、救济,大学生们苦寻出路,哪怕是繁重的体力劳动也努力争取,这种精神是值得嘉许的。为什么投身考研和国考大军的毕业生们,就是勇于拼搏的好青年,而争取一个合理的、有保障的职位的大学生就被定义为迷恋体制、自降身价。说到底,选择一份事业编制内的工作,不过是为了能生活得更好、更有保障。
  当然了,我们必须承认,大量高学历人才从事门槛较低、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是一种社会机制不完善的表现。但是笔者认为,国家经济和教育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高等教育的急剧扩张,培养出大量的高级人才,但是社会尚无能力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合适的岗位,高级人才只能选择较为简单的工作维持生计。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拥有高学历的普通工人并不少见;今年3月,韩国也出现了博士生应聘清洁工的场景。
  可见,高学历人才的膨胀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难以回避的阵痛。我们应该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级岗位的扩张,这种痛楚终究会被治愈。而那些高喊着“浪费国家教育资源”的所谓“意见领袖”和媒体,则完全不必再把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同清洁工、装修工和“猪肉荣”对立起来。从“人”的角度出发,为了生存,任何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决定都是值得尊重的。反而,过度渲染劳动的高低贵贱会使得大学生更加好高骛远、眼高于顶。
  而作为普通大众,我们在无力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尊重高学历人才的选择,尊重每一种职业,并且平等地看待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清洁工和大学生,离开特定的环境和装扮,走在大街上,又有什么分别呢?谁都不会比谁更高贵,谁也不会比谁更卑微。当有一天,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大学生清洁工、硕士生清洁工和博士生清洁工,不再把这样的选择看做是社会之耻时,或许才是一种进步。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裴雨惠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艳华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