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市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编制环卫工,尽管此次计划招聘的457名环卫系统员工全部为工勤技能岗位,却吸引了11539人报名,最终报名成功的7186人中,近半为本科学历,并且还有29名硕士。针对这则新闻,有网友称“本科生已经不值钱了,连硕士也不值钱了,高学历的人竟然沦落到了扫大街的地步,不管这个职位是不是属于事业编制,这样的事情还是令人无奈”,类似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学历,在古代的社会阶层中,大部分朝代都坚持了“士、农、工、商”的排列方式,所谓“士”,指的是通过读书考试进入国家管理系统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官,它占据了最高的社会地位,不管一个人在农、工、商中获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他也必须排在士人的后面。随着历史的前进,国人的很多观念发生了转变,但也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一直保留到了今天,比如我们对学历的追捧、对职业贵贱的区分。
在大部分的眼中,清洁工是一个不体面的、甚至有些低贱的职位,它不需要太多知识的支撑,这样的职位应该由没什么文化和能力的人来担任,大学生和硕士生拥有高学历,应该去从事相对高端体面的工作,如果让大学生和硕士生去当清洁工,这是对学历的不尊重,似乎大学和硕士都白读了。
对此,笔者却认为,高学历人群担任清洁工,无可厚非。
首先,职业不应分贵贱。虽然我们现在高唱“人人平等”,但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时,很多人并不能真的坚持平等的观念,似乎高学历人群就应该从事体面高贵的职业,否则便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那么,什么样的职位是高贵的?什么样的职位又是低贱的呢?在许多人眼中,高层管理、白领精英、高校教师是高贵的,而扫大街的、捡垃圾的、修鞋修车的则是低贱的。然而笔者认为,一个职位的高低贵贱,不应该由这个职位本身来判断,而应该由从事这个职位的个人是否能尽职尽责、恪守道德来判断。一个管理着一家大公司的管理学硕士,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谋求私利、损害公利;一个每天要扫五条街道的清洁工,从来没有拖延过工作,负责的每条街道都干净整洁,这两个人谁更高贵,谁更低贱呢?这个社会不可能只需要管理大公司的人和研究高端科技的人,它还需要许许多多看似普通却必不可少的职位去支撑它的运转,每一个职位都是值得尊重的,并无贵贱之分。
其次,“大学生去当清洁工是浪费自己所学的知识”,这种观念笔者并不认同。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有许多职位不需要知识和经验,任何人都能去做,都能做好。在中国,建筑工人和清洁工一样,是一个不被大众重视和尊重的身份,工地上的工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包工头招人时的标准是“力气大不大、能不能吃苦”而非“有没有建筑学相关知识”,有建筑学高学历的人担任的是设计者的角色,民工只是执行人。但在许多发达国家如英国,大部分建筑工人都拥有本科或以上学历,他们平时的工作和我国工地上的民工一样,抹水泥、刷油漆、垒砖块,可由于他们具备相关的知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是第一个发现问题的人,并且能够迅速提出专业的解决方案,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正因如此,英国的建筑质量普遍极高。
前段时间,北大才子陈生卖猪肉的新闻也引起过轰动,许多网友只看到了名校毕业生去当“猪肉佬”,却并没有看到后续的新闻。陈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他推出的绿色环保猪肉“壹号土猪”采取了“猪肉定制”战略,通过精细化营销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投入到那些被人们认为是“无需太多知识”的行业中,所学的知识更能得到体现,能够通过更专业、更高效的方式改变这个行业的落后之处。
高学历人群去从事看似简单的工作,不是“学历无用论”的典例,它更可能是为一个行业带来变革的突破口,更可能是改变大众观念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