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化的“世纪末日”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1日 16:55 点击次数:
近日,四川双流县部分居民相信2012将有三天连续黑夜的说法,抢购蜡烛导致白蜡烛脱销一事引起网民热议。不能怪他们无知或轻信流言,连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都对“世界末日”都持怀疑态度,且先有抢盐事件在前,抢蜡烛也就不足为奇了。
自2009年美国灾难片《2012》上映以来,“世界末日”就成了全世界的热词,特别是步入十二月后,离传说中玛雅人的预言越来越近的当口,“世界末日”一词更是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以一种全民娱乐的状态恐慌着。不得不说美国的商业推广手段了得,一部电影不但能在上映之时取得轰动,三年后仍然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但“世界末日”在起初引起怀疑与恐慌后,现在俨然有一种日趋娱乐化的倾向,而且它不是纯粹的娱乐,而是包裹着特定的目的。
前几天友人告诫我,让我冬至日左右尽量避免独自出门,特别是晚上,我问为什么,友人笑着反问:“你不知道世界末日犯罪多么?”当时我就想,那些顶着世界末日的幌子行犯罪之事之人,真的只是相信有世界末日的存在吗?我想他们更多的只是以此为借口,来发泄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不公与长期压抑的愤怒吧。生活富足、幸福之人会这样做吗?不会,他们不会因为一个谣言而大胆反抗现实的枷锁,即使心中有欲望,谣言也不足以毁灭现实中已拥有的钱与权。
也经常听到有关世界末日的调侃,“这么点工资能撑到世界末日么”“世界末日还没来,先去吃顿大餐吧”等,世界末日就像一句口头禅,有人以此自嘲,有人以此寻乐。自嘲之人用这词,是因为世界末日不只是一个具体的日子,它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人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不可控的外力因素导致不公,它建立在现实中羡慕、嫉妒、不公、愤怒、无能为力却有反抗不得的基础之上。寻乐之人用这词,是因为世界末日有强大的驱动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所做之事更大的快乐,紧迫感下的刺激更令人着迷。
早些时候有报道称澳大利亚总理在公开场合表明世界末日预言非虚,她愿与澳大利亚人民战斗到最后一刻。这算是官方解释吗?但却怎么看怎么像为了赢得民众支持所选择的政治手段。正因为“世界末日”一词有知名度,所以被利用起来更显得得心应手,它已经成为一个借口,一个全领域全方位通用的利益词。
四川抢盐、长沙某公司安排放假、以“末日”为口号享乐……“世界末日”已不是单纯的一个日子那么简单了,它就像一件衣服,或美或丑,包裹着各种目的,在这个略带浮躁的时代遮掩着悲欢与善恶。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黄维佳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瑞敏 慧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