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18日 20:17 点击次数:

  最近遇见这句话的频率比较多,也有颇多感触,于是决定写一点东西,记下此时我的想法。
  最开始知道这句话大概是在初中看庄子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当时也是为了学习需要,并没有求得深解,只觉得写作文的时候也许能用上。久而久之,这句话再也没有出现在脑海中了。它的再一次出现是在今年暑假支教的时候,我不知道是在何种情境下,我只记得我听队长武昊说过:“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也许是另有情感,也许是一句玩笑话,但我当时确实注意到了这句话,我不明白为何会有“不如相忘于江湖”,好似大家更喜欢的不是相濡以沫而是不如相忘于江湖,也往往愿意用这句作为一段感情的终结语。但是,为什么?不愿相濡以沫吗?我想,应该不是和“夫妻同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非”同义吧?也许是自嘲,也许是一种自我解脱。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是两种境界,就我而言,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庄子说的相濡以沫是归于自然规律,相忘于江湖又何尝不是迫于规律呢!
  林徽因确实是与徐志摩相爱,奈何徐志摩此时已然是有妇之夫,迫于无奈,不得不不辞而别。林徽因是一个理智的人,她并不沉迷于感性之中,最终决定林徽因离开徐志摩的原因是大家认为的徐志摩过于浪漫,生性漂泊,不能安家。相比较而言,出身显赫正派的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似乎是更好选择,但这可苦了徐志摩。我是一直为徐志摩感到惋惜的,他的痴情并不下于金岳霖。徐志摩确实是与原配离婚了,激动万分地回到英国,谁知林徽因已回国,此时苦闷可想而知。之后,徐志摩也追寻林徽因的足迹回到中国,几次求见,皆得到婉拒。后又传出林徽因已与梁思成订婚,这对徐志摩来说无异于晴天惊雷,一个是恩师之子,一个挚友之女,无论自己怎么做似乎都处于一种尴尬境地。“恨不相逢未嫁时”,是陆小曼写给徐志摩的,这何尝不是我们对徐志摩的惋惜呢?仅仅是离经叛道的离婚,导致这样的悲催结局,无论徐志摩怎么努力也无法挽回林徽因了,最后也只能以林徽因与梁思成出国游学为终。徐志摩面临的境地,心中苦又能有几人知?我相信面对徐志摩,林徽因也是苦闷无言的,后林在给徐的信中说:“不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之所以累牍地写出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故事,我只想让大家知道,说出“不如相忘于江湖”的艰难与苦闷,那种郁郁寡欢,那种笑中含泪的洒脱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更崇尚相忘于江湖,谁又能解得其中泪?!我愿为徐志摩鸣不平,他相信自由之恋爱,敢于冲破世俗之禁锢,谁敢?林徽因不敢,金岳霖也不敢!谁说徐志摩不能托付终身?他是如何对待陆小曼的?至死身边还带着陆小曼所作之画!他们的故事不用修饰,本身就是个传奇,一本出色的小说,无不令后人唏嘘蹉跎!
  了解他们的故事,或者有此经历的人,我想对下面这些话就不难理解了。有人说相濡以沫不是两条鱼在一起的自然状态。其实不然,从开头庄子就一直在描述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天气干燥,于是水干了,两条鱼同时被困在了陆地上,这一切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于是两条鱼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的现象,开始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这是两条鱼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本能反应,更是对自然最好的适应,也是为了生存,他们这样做是再自然不过的了,难道这样会没有相忘于江湖好吗?相信那些看完“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就说相忘于江湖是多么伟大的人们都是在断章取义,都没有好好看过《庄子•大宗师》,所以根本不能理解庄子这篇文章全文的中心思想,自然会得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论断。庄子在《庄子•大宗师》中有一句“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其意思就是说古时候的“真人”,不懂得喜悦生存,也不懂得厌恶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辞;无拘无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来了罢了。不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这就叫“真人”。像这样的人,他的内心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额质朴端严;冷肃得像秋天,温暖得像春天,高兴或愤怒跟四时更替一样,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称而没有谁能探测到他精神世界的真谛,这才是庄子所要追求的境界。所以认为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对庄子思想的曲解,庄子更加崇尚的是随遇而安,也就是像鱼儿一样,到了困难的时候大家就相濡以沫,到了该分手时就相忘于江湖。但是其实还有一种比相忘于江湖更自然更美好的状态“那就是相爱于江湖”,既然两个人能相爱又能自由自在的存在于江湖,何乐而不为呢?鱼儿是因为记忆很短暂,所以才会选择相忘于江湖。而对于真爱的两个人,能真正相忘于江湖又能有几人?这句话也不过是一种自嘲罢了,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两个人相爱为什么不可以相爱于江湖呢?作为两个相爱的人,相爱于江湖那才是最自然的状态了啊。那才是庄子所说的道!能够做到困难时相濡以沫,富裕时相爱于江湖,飘然遨游于江湖之中,那才是庄子所说的得道的“真人”啊!
  借改林徽因的语境来作为我所倾向的想法。不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雷旋彬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艳华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