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的幸福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05日 10:49 点击次数:
七年前的夏末,我和叔叔前往奶奶的老家拜访远房亲戚。奶奶的老家在大别山最南端一个名叫“百里”的镇子里,从镇子的名字中就可以知道这里离繁华的县城有百余里,位置偏僻,路途遥远。在汽车上颠簸了七八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一条山区大河前,而舅姥爷家就在大河对岸不远处的村子里。夏末的河流平静地流淌着,鹅卵石杂乱无章地堆砌在对岸的河漫滩上。在向当地人打听过后,我们了解到河的上游有一座大桥可以过河,但步行的话估计要走上一个小时,而另一个选择就是从下游百余米处的渡口乘一条小渡船过河。为了节省时间,我和叔叔选择了乘船过河。在一位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那个渡口。让我们惊讶的是,所谓的渡口其实就是几个青石板砌成的河岸台阶和一条小乌篷船,更让我们惊讶的是乌篷船的船主居然是一位看上去年纪很大的老人,跟印象中精壮汉子类型的船夫有着天壤之别。与我们的惊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船主大爷淡定的表现,他一直都在很悠然地抽着当地特有的用竹鞭制成的土黄烟。在得知我们的来意之后,动作麻利地收好他的烟杆和烟丝,然后长篙一撑,在平静地水面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小小的乌篷船就稳当当地向对岸驶去。
坐在有些破旧的渡船上,远处的青山清脆而绵长,河岸的河漫滩上壮硕的水牛安静地吃着草,一副与世无争的姿态。在叔叔与船主老爷爷的对话中我得知老人已经快七十岁了,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考取大学后在市里的一家医院当医生,大儿子在镇子里开了家小店,生活都算得上很不错,而老伴则被小儿子接到他市区的家中颐养天年去了。当叔叔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和老伴一起去儿子家享清福,却要在这摆渡时,老人笑眯眯地说相比于喧闹的城市他更喜欢家乡的山水,至于摆渡,他说这只是自己的一种乐趣,他年轻时也并不是船夫,只是后来当孩子们都成家之后接了前一个摆渡人的班。“他老了,摆不动船了,我就接了他的班,都是乡里乡亲的,摆渡也不为了钱,我就是个闲不下来的人,总想干点什么。”老人一边说着一边动作娴熟地操纵着小船,略显蜡黄的脸上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干活,竟泛起了一丝难得的红润,闪动的眼睛里洋溢着一种满足与淳朴。到岸后,老人向我们指明了前往舅姥爷家的路并坚持不肯收我们给的报酬,只是一再重复着他在此摆渡不为图钱,只是为了大家的方便,最后在叔叔的一再坚持下,他才勉强收下了叔叔给的一盒香烟。
上岸后我忍不住回头再看了老人一眼,他脸上的红润在阳光的衬托下显得那样可爱而醇厚。
高中时代,每个周六的傍晚父亲去学校接我回家时,总会和我一起去菜市场买些我爱吃的菜,好为我补充点营养。而时间久了,一位卖鱼的商贩便和我们这对父子俩熟悉了起来。她看上去大约三十多岁,总是穿着黑色水靴,戴着防水的大围裙,染过的头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每次见到我们的到来,脸上总会爬上一丝淡淡的微笑,像是遇见亲密友邻时无声而默契的问好。父亲选好鱼后,她动作娴熟地将鱼开膛、去肠、清洗干净。与别的卖鱼商贩不同的是,她总会在给父亲找钱前快速地将沾满腥气的双手冲洗一番,然后用毛巾擦干。在我的印象里,似乎所有卖鱼的商贩都不会在碰钱之前洗手,钱币本身在人们看来就充满了铜臭味、汗渍和灰尘,再沾上点鱼腥又何妨呢?但我猜想,她也许是怕自己找回的钱让客人皱眉头才会这么做吧,不过有时如果她的丈夫或正在上小学的儿子也在她身边时,这道程序就可以免了,因为他们可以帮着收款找钱。
很多次的周六傍晚,不管是燥热难耐的初夏,寒风凛冽的隆冬,还是细雨连绵的早春,同样的场景总会重复上演,不同的地方也许就在于阿姨后来会为我留下几条她觉得值得推荐的鱼:“鲫鱼汤汁鲜美,鲶鱼刺少肉肥,鳜鱼虽贵但味道最数上乘••••••”当做好的鱼端上餐桌时,蒸腾起的水汽里似乎又浮现出卖鱼的阿姨用毛巾擦手的情景和见面时泛起的淡淡的微笑,口中的鱼汤似乎也有了种特别的味道。
生活的画卷五颜六色,但生活中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我周围的世界散淡而又充满规律,每个如同草芥般的生命平行地行进在每天一呼一吸的奔波劳作中,但每次相遇,他们都能给予我一种幸福的感受,一种在尘世中对生活最真切的体验和感受。他们的豁达、他们的微笑、他们那青石麦浪般的生命味道,都真真切切地勾勒出人世间最为简单但却最美丽的风景。
作家周国平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幸福似乎主要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不过,它不是一般的快乐,而是非常强烈和深刻的快乐,以至于我们此时此刻会由衷地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在这个快速变革和大步前进的社会里,这番对幸福的理解可以为我们解开很多关于不幸福的问题,幸福不和金钱、名誉冲突,不过不冲突也并不等于很多人认为的等同。摆渡的老人把将过河的乡亲与旅客摆渡至彼岸看作是自然而然的生活,在他的理解里,自然而然的生活就是幸福的。而在我的理解里,我们的相遇也是一种幸福,因为他让我拥有了一次美好的经历和回忆。生活中像他那样在尘世的相遇中给予我这种感受的人还有很多,双手油腻的自行车修车师傅,小区门口冲人微笑的门卫大爷,宿舍楼里和蔼可亲的楼管阿姨……不管他们有没有给予我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每次遇见他们我都能感受到一种暖风吹过的舒畅。这些不加任何粉饰伪装的普通人,轻轻地把如月光般的随心随性和宁静力量流泻在我的心间,让一种真实的幸福荡遍我全身。
曾有过在做完家教后,尝试在夜幕落下的黄昏时分,听着手机里播放老歌,坐着公交车。窗外匆匆驶过的车辆退化成流动的光线符号,路边三三两两散存的水果摊贩和回家的路人却在模糊中渐渐清晰起来,极好地配合着耳边响起的歌曲旋律。在灯红酒绿的城市背景的衬托下,他们的身影更显简单而真切。一场再普通的相遇,不管是否会让我难以释怀,他们都把身影留在了我生命的某个时刻,没有诗人般的惆怅悲伤和绵长,有的只是尘世相遇的点滴幸福。我们都在彼此的世界里出没过,我可能不知道也记不住他们的姓名与模样,但我选择把他们给予我的感受一一沉淀,我所能分辨出的最真切的心境就是幸福。
平铺直述的生活像极了秋日里午后慵懒的阳光,你不会有夏日里的盛大激情,也没有春天里的无比渴望,你愿意做的就是碎碎地怀想一下你走过的路,审视一下生活的印记,饶有趣味地探讨一下幸福的真谛。在山大古朴的洪家楼校区里闲逛,高大的梧桐树叶间光影斑驳,吹落的黄叶三三两两地散落在水泥地上,不远处一位清扫落叶的阿姨偶尔停下手中的工作,陪一位年轻的妈妈轻声聊天,并抚慰她怀中可爱的婴儿。一位是朴实的劳动者,一位是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我平静地观赏着,目光难以收回,情愿这一幕永远停伫在时光的一叶扁舟里,任其流淌在幸福的长河里。
尘世间生命或偶然或重复的相遇总能给予我内心的触动,不管它是矫情的念想,还是我情不自禁的敏感,泛起的这种真实的幸福感放纵而恣意地纠缠我全身。在匆匆的一场相遇里,没有卑微者,没有苦难者,也没有给予者,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本身最真实的展现,都是构成这个散淡而充满规律的世界里最明媚而不可缺少的幸福者。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黄志武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琼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