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春季末。此时的春意已经惨淡。走在校园的人行道上,空气中不再飘着杏花、迎春、海棠、丁香、青草等交织在一起的淡淡的清香。色彩斑斓的世界又已经过完一个轮回,只留下郁郁葱葱的绿。

开学之后,我一直等待着春天的到来。第一次嗅到春天的气息,似乎是看到宿舍楼前的迎春花开,那一丛丛金灿灿的花瓣,点缀于低垂的迎春藤上,在阳光下闪动着耀眼的金光,那鲜艳夺目的迎春花在无声地告诉你:春天来了。没多久,就发现文史楼前杏花满枝,那一朵朵的浅白,毫不张扬地开满了枝头,默默地释放着自己的那份纯美与质朴。我却依稀记得两天前还是光秃秃的枝丫,而现在又只留下几片绿色点缀枝头。
再有几天,便是“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似乎就在倏忽之间,春天的气息就铺天盖地而来。校园内迎春花、玉兰花、杏花、海棠花、丁香花……百花争艳,芳香扑鼻。而又在俯仰之间,“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校园内已不再是万紫千红,只剩下满眼的绿色。
春光易逝,且惜当下。时光留不住春天急匆匆的步伐,不得不心生感慨,一切都会过去的。春季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研究表明,25岁,人生的一半便已经过去。当25岁之后,人就会处在重力加速度之中,任凭你怎么努力都留不住时光。
一星期是什么?小学的我,觉得如此漫长。每天期待下课,期待周末,期待长大。而大学的我,却觉得一周就是眨眼间。每天都希望自己完成更多的积累,忙的时候深夜的时间都已经利用,然而,远远不够。急着交任务的时候,恨不得每天有两个甚至更多的自己一起工作。时光呐,总是这样,越想留住的却越会过去。
初入山大的时候,觉得校园真大。每走过一地便会发现新奇的事物,于是时不时停下脚步。而现在的我,走在校园之中,那是如此无聊而单调。针对这样的现象,有人称之为“陌生延迟效应”。也就是说,尽量少在一个地方带太久,经常变换自己的状态和位置,会让你觉得时光慢下来。
少做重复性工作,不断接触新鲜事物是我所能做到的较好的方法。我选择让自己做一名记者,不断地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就因为这样,我可能喜新厌旧。如果一件事物不再常能给我新鲜感时,我会抛弃,但只有这样,我的人生才会稍显色彩。
也有一些人,他的生活规律,但他的时光却漫长。200多年前,在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一条栽种着菩提树的小道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会准时走来一个不足五英寸的矮个子。他散步时闭口不言,只用鼻子呼吸。有人戏说他“心胸狭窄”,因为他胸部凹陷,胸腔狭小。这个几乎一生从未走出过自己小镇教堂钟声所及的地方,生活近乎刻板的人,就是康德。我一直觉得,这应该是康德人生中最遗憾的事情。事实怎样无从考究,但他本人该是不后悔的。因为他拥有着广阔的精神天空,他思考着人生的意义,思考着哲学的意义。他的精神领域的生活实在太丰富了,读书、思考成了他度过漫长人生的最佳方式。以至于离世后的他被后世永远铭记。

我们达不到康德思想境界的伟大,但是读书却是我们能做到的。不过,如果能做到像徐霞客一样行万里路也该不虚此生。25岁的徐霞客拾起行囊,走过一十六省,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甚至出生入死,尝尽旅途艰辛。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做法,也从未抱怨过自己的漂泊。
有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人用文字拓展生命宽度,有人用快乐工作拓展深度……“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短暂的一度轮回,就像2012年的春天已逐渐在我的眼前模糊。这一生,我们无法改变时间的长度,所以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吧,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