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茶汤,一缕茶香。
中华大地孕育了茶文化,并使之在这片热土上发展传扬。伴随着中华五千多年的发展,茶文化也不断变得丰富多彩,现如今,茶文化也早已不再是制茶品茶那么简单了。
茶与山
自古名山出名茶,山因茶而美,茶因山而独具特色。凤凰单丛的“山韵密味”得益于“一日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诗意凤凰山。而凤凰山叶更因为单丛的茶山奇景而堪称一绝。峨眉竹叶青,峨蕊,非云遮雾绕,终年雨量充沛的峨眉山难得其品。黄山贡菊,黄山毛峰,黄山松针,哪一样不具黄山特色?哪一样又不为黄山增添一份茶香。蒙顶山蒙顶甘露,青城山青城雪芽,庐山云雾,武夷岩茶,好山好茶。不同的名峰自有不同的名茶,可以说,一部茶史也正是一部中国名山史。品茶的种类不同,仿佛置身于各具特色的山川之中、品一碗茶汤,览一处名峰。
茶与制茶
茶的品性特色,不仅在于其生长的地理环境,更在于其后期的加工方法。不同的茶叶产区,不同的品种,为突出其特性,制茶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普洱茶的制茶过程要经历采茶,杀青,揉捻,晒干等工艺,庐山云雾则是杀青,抖散,抄二青,理条,搓条等。正是因为这样考究的加工步骤,各种不同的茶的特色才得以最好的保留了下来,茶之味,茶之色,茶之香,更是得以突出。因此制茶知道亦是中国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与器
中国名茶讲究色,香,味,形。因此,泡茶饮茶的器皿需要能够充分的彰显茶叶的特质才行。历代的茶具,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也已不仅仅是泡茶的器具,而是更加具有自身独特的观赏性,极富艺术之美。青瓷是最早出现的瓷器品种,在明代,龙泉窑青瓷茶具以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致而远销海外,并一度引发了欧洲的饮茶风潮。白瓷的色泽洁净,音清韵长,是反映茶汤色泽极佳的器皿。黑瓷茶盏也因其风格独特古朴雅致而成为瓷器中的珍品。陶类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紫砂壶,陶类一般来说不适宜做茶具,然而紫砂却独树一帜,不仅少了陶类制品的缺憾,反而因其独特的特性相比较与瓷质茶具更加受到青睐。
茶与史
国人自古便与茶有着不解之缘,因此在史上有很多关于茶的故事。茶因为这些故事而得以更加有内涵,这些故事也因此而传为一段佳话。西汉时期,茶祖吴理真在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由此开创了人工种茶的先河,蒙顶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韵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被称为“仙茶”。峨眉竹叶青,原本为峨眉山万年寺自产的无名茶,1964年,陈毅将军游峨眉山时,万年寺中的僧人以茶款待,将军品后顿时心旷神怡,劳倦顿消。因这茶泡开后形如竹叶,茶色也如同竹之青翠,于是取名竹叶青。中国的茶不仅仅只是一种饮品,它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与中国历史共同发展,因为那些人因为那些事而拥有了一种象征,或者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因此,中国茶文化才拥有了如此的生命力,传承至今,仍然生机勃勃。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更是五十六个民族结合的大家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特色组成部分同样是色彩缤纷深远广博。中国在对外的交流中少不了茶文化的交流,在此呼吁广大的中华儿女,把老祖宗的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保护起来,传承下去。同时欢迎国际友人通过中国茶文化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文化。
一缕茶香,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