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古槐树下京戏长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10日 09:08 点击次数:

  总喜好在微雨之日,泡一壶清雅的铁观音,看翠色茶汤微澜灵动,嗅着忽近忽远的岚气,任思绪在茶气氤氲中飘荡游移。闭上眼睛静静冥想,那些遥远而熟悉的往事,如同旧时的黑白胶片,依晰夹杂着放映机咿咿呀呀的转动声,跃然于眼前。我的视线定格于那粉墙青瓦的院落,牵扯出几丝零星的乡忆,品味淡而悠远的乡思。
  “叭”,一串槐花摔落在树底的水洼里,摔破了夜的岑寂,也摔碎了一地月光……如水的夜色里,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宛若古诗词中令人唇齿生香的句子,涤人情怀。借着这清新月色,循着槐花的清香来藯藉疲惫的灵魂。
  老宅的门前有三棵古槐,这来源于“门前三槐,收获望族”的祈愿。古槐年年开出清淡的槐花,香气渺远。安静的村庄,颓圮的篱墙,默默的花香,孤独的鸣虫,一切自然而熨帖地交织在一起,无需更多言语……祖母总是为我采撷新鲜的槐花骨朵儿,在沙锅中炒至金黄色,做成槐米茶。槐米茶清凉解火,开水一冲,汤色碧绿,清气荡涤肺腑,清水中浮着几朵槐米,它们如花朵般在晨露下绽开,水渐渐转向淡绿,青青如色彩的水墨山水画。我便在闲暇时泡上一杯,信手翻翻书卷,在墨香茶韵中,舒展好每一个肌肤细胞,静静享受这天然而美妙的时刻,人倒也自在闲适……  
  如此雅致古朴的小院,自然少不了京戏。祖父总是在微雨之日,持一把胡琴,坐在房檐下,自在悠闲地拉琴。我便浸润在西皮二黄声中,听那音律从细细的雨丝中穿过,竟然没有濡湿。祖父的琴拉得飘洒纵逸,音清无浊,琴声拖、随、领、带,如子规啼夜,迂曲萦绕;如地崩山摧,激越奔放。有时也陪祖父坐在一起,听他讲戏中的故事,映射出段段曲折抑或坦阔的人生。听程派名剧《锁麟囊》中的曲折离奇,从“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到“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参透酸辛泪湿襟;又为飒爽英姿、疆场挂帅的穆桂英折服;抑或是赞叹《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贬斥阴险狡诈、白脸黑心的曹操……戏里戏外演绎着多种多样的人生,一霎时把七情俱已味尽……
  老宅是我儿时的百草园,雨后的槐花丁丁当当挂在枝头,台阶上的鱼缸里几尾活泼的金鱼吐着泡泡,辽远的空中几声鸽哨,院中西侧的小菜园……小时候胆小害怕,树影风声都令人却步。而且相信园里有个“白胡子老头”,一个土地花神,晚上会出来,在那墙根处、花树下,冉冉地转个圈子,见人也不避让。园中有许多鸟,我每天醒在鸟鸣里。藏在树中的鸟,时而眯着眼静听一家人的欢笑。
  云芳星蕾,浮香已远,玉骨冰肌,妙味曾佳,连那抑扬的京腔也渐行渐远。但只要有一杯茶,我的思绪便能回到那儿时的老宅。那里的篱墙院落,那里的簌簌花影,那里的西皮二黄,伴着我去阅历人生的山山水水,感悟生命的淡远悠长……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王烨炜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