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狂人日记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11日 10:33 点击次数:

  抱病半月,渴书成狂。思之不得,辄思平生所阅。于回忆中翻书,苦中作乐,亦殊不恶。以病中功课录之,如狂人日记,博一笑耳。

  读魏晋文章,芬芳不绝。噫!惜其风骨全而内力不足也。
  六朝诗赋,用字精当,后人难及。华而不实之阙,亦由此出。
  汉乐府,清淡明转,是其长也;幽而不敛,是其短也。
  南朝民歌,多忧而欠深重,纯描相思之意,而少故国之思。虽如此,而出语隽永风流,玩味不尽。
  曹诗,意态高远,盖无大盛心境者不可作。气韵巍然,清华耀目。
  读蔡邕《汉史》事,激愤叹惋,令人不堪。为文恨事!为人恨事!憾痛不绝……此遗恨重于太史公之冤。为史家大不幸!
  陶诗之贵,不止于清远恬淡,而在其淡而不薄,气象生动,且能彻始终。
  王诗如深水静流,如古井映月,清透深远,字字不着力而不可一易。有才如此,爱重唯恐不及耶!
  杜牧诗中时时流露落拓不羁,而有怨艾夹杂,故有自逐云云,斯是以无聊逃避无聊,其不甘可见一斑。故诗中风尘气浓,衍生丝丝轻薄,终落于无可奈何之语。其才思情怀,即尽于此。
  同是不得意,老杜为诗截然不同,盖因二者心底迥异。老杜诗沉黯隐忍,小杜诗轻薄激扬。才子都是寂寞的,悲难自遣故有言发。读小杜诗,俱是自怜,满纸幽怨如妇人;读老杜诗,唯怀天下,唏嘘落泪竟无关己。二者高下立判。诗圣之圣,不惟在诗,更在其境,后人难逾。遥想其暮年,际遇渐次落魄,而笔底不露落泊,已非文字功力可及。真君子者,被打压得越低,精神上站得越高,诚不谬也。
  读元稹诗,感喟顿生。其怀古诗,萧瑟迷离,若有身世飘摇自伤意;其悼亡诗,平实淡语,而衔恨不已,可见悲怀难遣。而与其遭际不合,何故?存疑。
  苏子文章,不假雕饰而自出人之上,非借辞藻堆砌而自显光华。论其文脉,袭先秦神韵,激荡纵情,不求精美,可知其心地高慧;细味其文笔,清朗直爽,不落寡淡,看见其赤子情怀。爱其锋芒毕露处,直抒胸臆,率真自由,宛然见真性情;亦赏其静默悠然时,有此心磊落,作定人间客的潇洒淡泊。总之,无幽情隐怨,无拘泥自缚。苏子一生逼仄多难,而诗文可于千年间拔节而出,可知世事难圆,而总不相负也。
  读《断肠词》,讶然其中不少艳语,婉转温存,直抒本心,情意蔓延;至后戛然断绝,苦意渐生。
  周邦彦词用字锤炼极下功夫,刻画入微风神俱现,写情戚戚,可销魂矣。
  南唐二主,各占峥嵘。李璟词如梦如幻,恸亦入骨,煞是性情,不似王家;而李煜词横绝出世,竟胜其父。早年善宫体,词在其手,如舞女得曲,身姿曼妙,轻盈无瑕;后渐至萧索,清而不浊,耿切寒郁,飒飒有秋意;终遭变故,词风直转急下,词境却昂然挺立,千古词帝成一孤峰,后人再无企及。
  温飞卿为词,亦是大家手笔,不露行藏,情意欲吐还休,缓缓而出,冶艳而不流俗。
  读《戚氏》,真绝调也!
  读稼轩词,无限风光,屡屡惊倒。有干云之壮语,亦有低回之清寥,字字本色,有英雄拔剑英气扬,亦有断袖而去泪纵横,动人心肠。
  花间词妩媚有香,语句极尽工巧,重峦叠嶂,隐山迢水,只为显一“情”字。因情而萦愁,故文字舒卷有度,徐疾可闻,情语周详至如肌肤之亲,而风姿款款,其眷念跃于纸上。在这里,失落也是慵懒温暖,容人一味沉湎。
  放翁疏狂而不放诞,气势虽略欠,然偶有冷峭句,颇见笔力。其为诗也,古意甚浓,真切精刮;其为词也,有脉脉柔情流动,而不失男儿神采,于其时其世,已殊不易。
  读少游词,清洒幽邃,好在疏淡,亦止于疏淡。
  读李无题诗,妩媚绮丽自不消说,慕其炼字功夫,精妙自如,铿锵明艳。
  柳词如醉,婉转隐约,轻灵潋滟,辞由心出,难责低荡。
  小山词如锦绣,不予收敛。正午读其词,亦有暗夜花开之感,顿挫风流。
  易安风华高妙,为词才力风骨兼备,轩敞开朗,不流于幽寂。
  白诗句句难得。下笔处浅淡,而出语旖旎,自有风光。
  回文诗俏美朦胧,读来如以朱笔描复瓣桃花,繁秀细腻;又如春光凭栏,迎美人嗔而把笔画眉,带出无限情意。反复把玩,吟爱不绝,想古人玲珑如玉心,高妙至此,微笑。
  边塞诗最佳者慷慨幽独,如断崖下俯,放眼无垠,肆意无畏,豪兴全出。境不至者,方需诗句迭转,以续其力。
  爱情诗,悲胜于喜,往往于徘徊纠缠中夺人心魄。越是风阻浪隔,越是两情执着;越是希望渺茫,越是用心良苦,故具孤硬贞绝气息者优于仅有绰约风情者。盖灵犀一动,相思渐生,岂得无忧?
  读艳体诗,时而窈窕初露,如两两含情的娇怯撩人;时而凄凄欲泣,又有一别如死的缱绻憔悴。然底色素净,颇有得意人、失意事、新笑颜、旧啼痕之感。盖女心九曲,点点滴滴,如丝如缕,萦回无迹。而古人竟可体察,心思通透至何地步!
  小令如珠,讲究字字有风致,故能以短小殊胜;长调如玉,光华舒展温润莹致,娓娓折转间风采摇曳。珠玉错落,流泉飞瀑,各擅风情。
  元杂剧,情意深种,盛放处烂漫难收,欢天喜地,凋零时万艳同悲,遍地荒芜。始乱终弃的故事讲得从容和缓,笔致饶转流离,诉悲情而不尽于幽黯,反如烟花灿烂。令人凄哽不欢,感之悯然。
  闺怨诗,名为怨情,惨伤凄怆者实不多。以男子笔写女儿心,亲昵有余而敬重不足,故存句多留余地,仿佛悲哀也要安插得疏密有致,表现的楚楚动人。唐时有宫娥诗得传,朴直浑憨,语出天成,倒自然刚洁。
  纵观千古送别,唯盛唐超拔通达,意态遒劲。时人襟怀沉着而有侠气,故文亦收放自如,落落大方,颇有声色,难以一家论。即有悲怆,亦酷似燕赵狷狂,一片丹心,可以透观;汉唐以后,英气渐减。后人送别,寒微语多,痛快句少,涕泪丛生,牢骚不绝,纵有轩敞字句,终失之勉强。读罢掩卷,倏然自失。
  读诗经的感觉,是一种虔诚的追溯,很遥远神圣的蒹葭凄凄,反复重现在读诗者的梦境里。
  红楼中许多诗文意蕴迷蒙,像有无数谜隐藏其中。曹公沧桑深重,悲感广博,故为文珍重端凝,苦心不可负。
  读《红楼梦》很好玩的一件事,就是去搜寻曹在字里行间埋下的线索,他对每个人物独特的感情,都深植其中。
  看古书时,很容易有一种错觉,仿佛时光就像一道可以折转、反复徜徉的回廊,只要笃定地走下去,总会看到尽头光亮,别有洞天。当然,现实中并非如此。所以,因循着诗书,可以生出超凡的欢乐,却不可凭此找到尘世的幸福。
  一个“敛”字,不是随便哪个人都当得起。就文字而言,从来在文字的宫殿里,华丽耀目者多,清淡出尘者少。中国古代,还是很有几个人配得上“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丽句的。文学从古代走到近代“敛而静,素而庄”的风气步步衰微,近代文坛,从左翼联盟的投枪匕首,辛辣沉痛如见血泪,到鸳鸯蝴蝶派的花团锦簇,泼泼洒洒易放难收,罕见清练如洗者。今人也不多赏。文字实而不工,如佳人美而不妆,不遭诟病,亦蒙惋叹。然依我意,此实为人间大不公。真风流者,访素面而识绝色;真知音者,聆清音而知衷情。为文得敛字好处,何须滥言?
  读林语堂的小品文,会心一笑处颇多。他的文字,是细致的幽默,仿佛总在斟酌,有点小心盘算的意思,有趣之极。
  徐诗最难效法。千年亦只出此一人,其眼其心,看人间百态与俗人有霄壤之别。天不假年,才而不永,叹叹!
  读萧红文章,幽闭禁锢之意极盛。盖萧一生,以身刺探,终未脱牢笼。可想见其人幽恨不甘。
  按意识流的说法,小说比散文更能透露一个人的心性。张爱玲的小说是乱世清醒语,冰冷到暗暗惊心;散文却很有尘世烟火气,不事张扬,笔端几乎可说有情,诉说着对这人间的牵绊和贪恋。也许合二为一,才能还原出那个张爱玲。


【供稿单位:医学院    作者:蔡蔚薇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