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我们的校园文化究竟怎么了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24日 16:53 点击次数: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然而今天看完了我手机里的最后一部小说,淘完一圈“跳蚤”市场之后,有点压抑,觉得天都灰蒙蒙的,但又有些释怀,因为感觉到失望之余还有所得。
  首先说这个“跳蚤”市场。这是毕业的学长学姐们处理宝贝的场所,也是学弟学妹们乃至校外人士捡便宜的地方。不知道“跳蚤”这两个字我写的对不对,但却生动形象的描绘出当时热闹的场景,首创这两个字的人还真是有才。
  在这个不大不小人声鼎沸的市场中,我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说出售的书的种类,貌似大家卖的除了专业课本,就只剩下各种考研、考证资料以及杂志。这些好像可以说明学长们四年的足迹,而大学里原本的传统、经典似乎成为过去。我不排除大家有泡图书馆的热情,但买书尤其是经典著作却早已不复存在。记得上小学时有小学生课外必读,上中学时有中学生课外必读,而到了大学剩下的只有一个又一个热潮,证书热、考研热、实习热……生活真的如此紧迫吗?我们的校园文化究竟怎么了?
  再比如说空白的书,这也是有趣的现象之一。翻开地上的一本本书,你会发现很多书可能只有前几页有字,可以说是九成九的新。诸如《传统文学修养》、《毛泽东概论》等等,这些好像还是大学里的必修科目,我不奇怪大家是怎么过关的,但学校的开课目的真的达到了吗?我们的校园文化究竟怎么了?
  其实学长学姐们也挺冤的,我都替他们心疼,想当初他们也是花了大价钱买这些书,结果却贱卖到两三元一本。也许你会觉得我捡了便宜还不卖乖,但我想说总有一天我也会变成学姐,我会更舍不得。我真正想说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书本完全可以重复使用,由学校统一收发,既节约又保护环境,还帮家长省了钱,何必像买菜一样斤斤计较的买书,走在校园中虽然对叫卖声感到新奇,但新鲜感过去,就只剩下一片悲凉,我们的校园文化究竟怎么了?
  除了“跳蚤”市场这个话题,我还想谈谈“醉小说”。我所谓的“醉小说”就是沉迷于小说之中难以自拔,我自身就是一个典型。将近一年了,我对小说可谓如痴如狂,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不过请注意,虽然我美其名曰欣赏文学作品,但事实上,这些小说是有特定范围的,仅限于网络小说并以言情类和历史类为主。据本人估算,最少看了500部,回顾这一年,我的世界只剩下小说。
  我知道在这个校园里,我有很多同盟军,身边就不少。其实不光是小说热,那些疯狂的电影爱好者、游戏爱好者、睡觉一族都可以归入门下,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偏离了轨道,而原本的轨道是什么,每一个人心底都有一面镜子。
  这些现象虽不能一味的否定,但起码它不正常。过度的沉迷于一件事物可以说明它对你的吸引力,但同时也侧面说明你生活的空虚。因为除了它你无所事事,只是疲于应付而已。沉迷其中,在窗明几净、绿草茵茵的校园里,你感受不到孔孟的绵远,感受不到喷泉的清凉,更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是我们个人追求的一种缺失,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缺失。
  静静深思一下,我们的心灵需要回归。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作者:王杨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君君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