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天净沙·讲学

发布日期:2012年07月02日 15:23 点击次数:

   朦夜寒月稀星,茅屋冷榻虚襟,青灯香茗丹青。伏案微侧,垂泪烛待天明。
——谨以此献给伟大的讲学人
  偏分头,老花镜,中山装,油皮鞋。从前门的门侧散发出它们特有的墨香之气,使我,一个虔诚的旁观者,顿生归属之感,夺歩拍马,后门顷至。谨记恭敬地抚抚袖口,扯扯衣襟,深吸一气,才敢进入,低头侧目,既欲瞻仰讲学人文雅之形状,有恐惊动传道课静思之氛围。
  高扬的领字,铿锵的平仄,将老者手中的粉笔挥动,将老者脸上的褶皱伸展,将老者面前的旧书翻起,将老者无眠的前夜消除。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温和中透漏着高雅的气息。
  但是,他真的很老了,或许已经功成名就,卸甲归田。但割舍不掉那十尺见方的讲台,割舍不下自己典藏多年的经著,使他重新站到了这里;他真的很老了,或许曾经放下身段,哀求朱门,保证过身体的状况依旧良好,保证过年轻的学生仍需古典,使他有幸站到了这里;他真的很老了,或许已是久病缠身,眼花如朦,但讲台上他读诗的声音依旧嘹亮,黑板前他板书的手指依旧有力,使他无愧于站在这里。
  他在期待着明天。
  讲台下偌大的讲学堂被几余同窗点缀的空空荡荡。我没有想到勤奋的同学竟能凭简易的工具作出如此美妙的图纸,我没有想到用功的同学竟能在极短的时间记下如此冗长的单词,我没有想到聪明的同学竟能用有限地数理解开如此复杂的问题。
  他的明天在哪里?他写下了他的板书,或许是他的理想。他的明天在哪里?他望向台下,或许是智慧的传播点燃了他的信心,他温和的笑了。
  闲来五岳寻经典,兴引黄河渡远舟。不知先生的博学感染了几人,只知那汩汩文化之泉流过了数载,经久不枯;不知先生的精神指引了几人,只知那燎原之火引无数学童追寻,经久未灭;不知先生的明天几时到来,只知这讲学堂人流不断,只知这第一学府人才辈出。
  先生笑了,或是为了书本中渊源的文化总有新意,或是为了前来询问的学生奇怪的问题令人不解,或是为了座位上求知的眼神和饱满的斗志,亦或是,他看见了明天?
  总该有先生这样的人来支撑一个学府的厚重,总该有先生这样的精神来扛起一个学府肩上的责任,总该有先生这样的风貌来展现一个学府的内涵,总该有先生这样的期盼来许我们一个明天。五岳堪倒,黄河可枯?他的明天,在这里。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作者:韩琳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张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