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的诗性气质是在历史沧桑中历炼而成的。有人说,“一所大学是一锅老汤,一所好的大学是一锅好的老汤,一锅好的老汤好的味道的形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酵过程。”山大就是这样一锅老汤,有着自己的味道,散发着浓重的香气,让人陶醉,更让人感受到了不尽的滋养。
同样,山大校园的美丽,同山大的气质一样,也是绝不张扬的。内敛之处蕴匿着无限的隽秀,能不经意间让人回味无穷。而真正体会山大的美,也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如同一个顶着蓝印花布头巾的村妇,只有厮处多了,才会注意她原来是一个奇美的女子。
对山大校园景色的考究,缘于对其它大学校园的观感。多年前曾和家人外出游玩,有幸去过北京的一些著名高校,如北大、清华等,也曾去过坐落于长沙的湖南大学……大学校园尤其是那些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校园,经常是城市中最绮丽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甚至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你可以穿越时光,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与大师钱穆对话;也可以站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前,神游朱张会讲之胜景。考取山大后,我对山大充满了希冀,但来到山大后,最初的感觉是失望的。山东大学如同一个游子漂泊在济南、青岛两地之间。分分合合,不仅让其百年历史平添了坎坷与唏嘘,也使其丧失了岁月标痕和自己的圣地。百年前的学堂,已经灰飞烟灭;五十年前的辉煌之地,也已成为他人的家园。唯一幸运的是历史是人创造的。山大的薪火,由近几代山大人相传,有了新的承载。古朴的懿范女子中学校园、巍巍齐鲁大学故地,都已经烙上山大的印迹。海纳百川后的新家园,也许正在孕育山大新的图腾而为后世所瞻仰。多次游历各个校区后,很想把山大校园最美丽和标志性的部分展示出来。若干年后,人们也许会指着这一山,那一楼说:“看,这就是山东大学的历史”。
懿范花雨
老舍曾经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然而我以为,春天的济南同样拥有自成一秀的风姿和靓丽的色彩。感受济南的春天,山东大学的校园是一个强烈推荐的地方。诗人余光中造访济南时就深深地被山大的春色,尤其是山大校园缤纷的百花所吸引:“偌大的山大校园虽然还只是初春,却已经众芳争妍,令惊艳的行人应接不暇了”。余光中笔下的春色,是山大的新校。然而要体会花的韵味,还要去有“植物园”之称的山大老校。
山大老校遮蔽在繁华的闹市区,不动声色,不事张扬,透着一种安静素朴之美。老校的魅力在于其“老”,老校园积淀着近百年的文化记忆。 山大老校地方不大,原是济南懿范女子中学的校园,同洪家楼天主教堂一道为教会之地。1948年后成为山东农学院的校园。1958年,山大从青岛回到济南后即以此处为校舍。老校校园内建筑古朴,中西合璧,尤其是百树参天、繁花异草,被山大学子形象地称为“植物园”。每年春天一至,古墙旧瓦旁边的各色花木竞相开放。一时间,校园内色彩斑斓,香芬之气传至济南的街巷中。“桃花夭夭,冶艳如点点绛唇。樱花串串,富丽得不留余地给丛叶。海棠树高花繁,淡红的风姿端庄而健美”;而“山大校园里的丁香就有乳白、浅绯、淡紫三种,好像春天是各色佳丽约好了一齐来开游园会”。微风起处,各色花瓣如“花雨”一样飘落,实为济南春天的一道风景。
齐鲁叶风
山东大学西校区据说被媒体评为“济南最适合谈恋爱的地方”。在济南这个逐渐被现代浮华所掩盖的都市里,山大西区校园以其高贵的建筑气质和幽美的景致,在城市中显得卓尔不群。西校区的秋天最美,而秋天最让人心仪之去处,还是被古建筑包围的中心花园。每年秋天到来之时,各路游人纷纷如期而至。校园里的槐树、银杏、梧桐、枫树均显出秋日的韵姿,争先在阳光的映衬下展示斑斓的色彩。尤其是林荫汇聚的中心花园,已是漫天的金黄色。不时有游人掏出相机和摄像机拍照留影,记录下美丽浪漫的瞬间。叶随风起,片片金黄在天空中随“哗哗”的节拍而漫舞,让人为山大秋色所醉。
中心花园是西校区的核心地带,周围座落着各种建筑风格的教学楼。这些建筑为二十世纪初建造,是当年齐鲁大学时期的教学场所。原齐鲁大学是中国近代十三个教会大学之一,校舍建筑充满了异国风情。如今,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充满人文底蕴的校园和宁静典雅的环境。山东大学西校区的建筑景观已经成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优秀遗产,也使山大西校区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无疑,校园的秋色是这个风景中最迷人之处。
文渊晨啼
山东大学校园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也是一个文化聚集之地。而校园中,山大学子情结最深,也是最能体现山大文化传统的地方莫过于“小树林”了。在山大每一处校区,各有一片茂密幽静的小树林,如西区的中心花园,老校的杨树林。这些地方都是山大学子生活、学习、文化交流的地方。而最有代表性的,还属新校的文渊林。文渊林位于新校图书馆和文史楼之间,是从生活区到教学区的必经之地。文渊林由高大参天的法国梧桐围聚而成,幽静而清旷。缀于林间的石桌木椅,成为山大人读书与遐思之所。徜徉其中,时而能听到英语角激烈的辩论,时而能看到恋人们并肩的身影,偶尔还有手握吉它的流浪歌手把这里当成舞台。
文渊林其实是山大人与无数鸟儿相争相容的共同家园。山大学子常说“老校是植物园,新校是动物园”。其中新校“动物园”的含义,至少有一部分体现了山大人对栖戏林中的鸟儿又爱又恨之情。文渊林最好的时光是一日之初。每当晨曦透入林间之时,林中早已是书声朗朗。而就在人们晨读晨练之际,鸟儿也不甘寂寞,一方面于枝头啾啁,一方面制造了从天而降的轮回之物让山大学子知道它们的存在,因此文渊林也称天“使”之林。然而,这些许多叫不出名的鸟儿,早已是“小树林”的一部分,它们同样是文渊林的主人。如果哪天失去了它们,这片山大人精神的家园,或许就会失去色彩。
杏林晚钟
山东大学西校区的综合楼与北门,由杏林路连接,是西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齐鲁大学建筑群的代表。综合楼的前身是齐鲁大学与山东医科大学办公楼,老舍及国学大师栾调甫等都曾在这个建筑里居住过。老舍在散文《非正式的公园》对齐鲁大学校园有详细的描述。“齐大在济南的南关外,空气自然比城里的新鲜,这已得到成个公园的最要条件”;“当夏天,进了校门便看见一座绿楼……“爬山虎”的深绿肥大的叶一层一层的把楼盖满,只露着几个白边的窗户;每阵小风,使那层层的绿叶掀动,横着竖着都动得有规律,一片竖立的绿浪。”
当年的老舍居住过的办公楼后来毁于一场大火。在其原来的位置重新建起一栋体量更大的综合楼,在建筑风格上保持了齐鲁大学中西合璧的特色。山东大学将博物馆迁于此楼,使其具有更加浓厚的人文气息,同时成为这个古老校园的标志性景观。综合楼保持了中式屋檐和西式装饰,最大的特点是其屋檐下有个醒目的大时晨钟,这也是老舍笔下齐鲁大学校园的标记。杏林路另一端的北门建于1924年,具有中式牌楼风格。傍晚时分,落日的余晖洒在校门的叠檐和综合楼的时辰钟上,使整个校园都镀上了一层历史般的金黄色,而时钟的指针似乎也成了一支记录历史的笔。
好似这座古朴的校园定格了时光,将他特有的参天古木沉寂房屋的灰色古朴的基调定格,散发着淡淡的百年沉郁百年宁静百年气息。他像极了一条沉静而稳重的河流,缓缓流淌,散发着令人清醒而沉郁的水汽,扑面而来的是历史沉淀的厚重。只有清晨的古木间透过的阳光才显示了他是真实的存在于这个世界,并不隔绝于这纷繁杂乱的的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