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故乡是一枚邮票,我在这头,他在那头,这就是无尽的乡愁。长大了,出外读书,离故乡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上大学时,家离大学所在城市的车程是四个小时。现在来到一个异省继续深造,家离学校所在的城市的火车车程是14个小时左右,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对于距离没有特别清楚的认识和体会,现在身处异乡才明白了遥远和空间的距离。每一次的寒暑假,自己都是早早的买上回家的火车票,早早的去火车站等着,早早的找到自己的座位,早早的盼望着列车的启动,归心似箭,上千公里的路程,也不再是问题。
身处异乡,对家乡有着一种特别的敏感和情节。每一次见到家乡的同学,听到那熟悉的乡音,聊起那扯不完的家常,顿时觉得自己回家了。故乡的语言、风俗、饮食,都是故乡留给我的记忆,都是故乡的符号,它们深深的烙在我的心上。
异乡人在异地打拼着,每一个人都在找寻着归属感,忙着生计、忙着生活,虽然有时候我们真的很累,身心疲惫,但是依旧在坚持着,大家都在忙活着。哲人周国平说过,“你说活出个样来,我说活出个味来。名声地位都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对人对己都不要以貌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活出个味来,活出个真的自我来。说的真好!成功的理解有千万种,每一个人的诠释不同,但是人生的最大的幸福就是活出个真的自我,跟随自己的心灵和内心的准则,不要盲从和物质,你就是最幸福的!这就是所谓的活出个味来,也是一种人生归属和心灵的栖息。归属感,或称隶属感,隶属,有以下几种含义:一是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二是佛洛姆氏理论中的术语,意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有家庭,希望加入某个协会、某个团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归属”就是心灵栖息的一个地方,“感”就是对一个地方的感情、情节、认同。很难想象一个人没有了归属是什么样子,《荒岛余生》这部经典的电影告诉我们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即使落入荒岛,无人可以依靠,自己也要不要放弃生命追求和希望。电影中的主人公就是在这种信念和毅力的支持下,成功的获救并回到自己的温暖熟悉的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就算在外混的再差,再不尽如人意,回家吧,回到梦想最初开始的地方,寻找那份属于我们最初的悸动和安分。异乡夫人,总会对家有一份牵挂,总会有一份心灵的寄托。故乡,一辈子都抹不掉的符号,一辈子都割舍不断的情缘。佛让我们结缘,就算望尽天涯,也忘不了你的容颜,故乡的脸,南归的大雁,请携去我的思念。故乡,心灵成长和栖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