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沿着历史的长河独自漫溯,从光绪年间那古老的山东大学堂到令泱泱华夏瞩目的今天,你已然走过了110年的漫漫征程。在这110年的风风雨雨中,你上下求索,迁徙分合。从山东大学堂成立的那一刻你便毅然选择了担当,将振兴家国的重任扛在肩膀,怀着“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使命开始了百年的闯荡。“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年轻时的你,怀着复兴家国的梦,仗剑巡游:从山东大学堂到国立青岛大学,从国立山东大学到山东大学,从泉城济南行至青岛;然后在历史的拐角,你嫣然一笑,又转身回到了美丽的济南。百十年的时间里,你几度易名,穿过白天与夜晚,罹经战火与动乱。但你从来是屹立如斯,在这片齐鲁大地上时而低吟浅唱,余音绕梁,时而弹铗高歌,“登车一呼风雷动,遥震阴山撼巍巍”。而今,刚刚度过110岁生日的你,比那时更添几许稳重、几分成熟。
在这漫长的百年中,你变了,但却仿佛又什么也没变。改变的是你的称呼,你的住址;不变的是你那纯钧剑上“浑浑如水之溢于塘”的光芒,身上“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芬芳,以及举国上下对你百年不移的深深期望与崇敬目光。
现在的你,正砥节砺行,扬帆驶向下一个辉煌,开创新的世纪华章。
二
记得在那个天高云淡的秋,满怀着对大学的憧憬,踏入了山东大学的校门。在这里,深深体悟到了山大深厚的底蕴和勤勉的学风。古老的山大,将百余年的沧桑、百余年的荣光、百余年的进取、百余年国人共有的梦织成一幅锦缎,轻轻铺在齐鲁大地上。
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其独有的文化传统,这些与大学的产生和发展相依而存,密不可分。感悟山大,不难发现这一点。漫步在大成广场,感受那中央喷泉涌动,池中流水悠悠,象征着师道绵远,学海无涯;行走在稷下广场,看那十二柱玉琮,坚硬的青色石砌仿佛是传承下来的稷下学宫中荀卿、慎到、申不害修齐治平的坚定决心;文史楼前,冯陆高萧,八马同槽,心系天下大事;董明珠旁,一袭长椅上,一多先生和克家先生在凝望远方……百年的洗礼,冲刷掉了喧嚣与烦躁,淡褪了朱色的浮华,剥蚀下一片片墙皮,也坍圮了一段段高墙;但是,留下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山大深厚的文化和“富国兴邦”的梦想。山大见证了中国的近现代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百余年的浮沉兴衰,也见证了国人百余年的上下求索。在这样的大学中求知、治学,更易产生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代代山大人的“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不仅仅载于泛黄的史卷,安静地躺在那角落里等待过往的人们细细品读,这份情怀更融入了山大独有的文化,并默默地、深刻地影响着后来的人们。
三
山东大学建校至今已有110余年,是当之无愧的百年名校。但你可曾想过,校址经历了济南与青岛的诸多变迁,校名也从 “山东大学堂”几经变化才确定为“山东大学”。我们计算校史时为什么要追溯到光绪年间的山东大学堂,现在的山东大学与它又有什么联系?
诚然,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有很多东西变了,昔日山东大学堂的师生不再、建筑不复。但是,总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也不会变。譬如“山高水长有时尽,唯我师恩日月长”,山大的师长从来是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我们不禁喟然感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再譬如“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山大人治学的勤勉从未改变,那清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身影,那小树林中传来的琅琅书声,还有那床头书卷中未干的墨迹……
正是这些未曾改变,也不会改变的种种,将今日之山东大学与山东大学堂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我们传承了山东大学堂的文化和积淀,秉承了“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校训,我们都有同一个梦想,这也是历代仁人志士殚精竭虑、倾其才智所毕生追求的:为国家图富强。每当想到这里,除了一片“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豪来”的丹心外,还有一点湿湿的感动。记得每览《晋书•嵇康传》,见嵇叔夜以谗诛,《广陵散》竟成千古绝响,心头总有几许怅惘与叹息。然而,古之山东大学堂旧址虽亦不存在,但它所象征的那份精神、那腔热忱,穿越沧桑百年,被现在的山东大学加以完美地诠释和长足发展,譬如《广陵散》得以再现于世,佳音不绝,后继有人,这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呢?
不禁觉得山东大学是百十年前历史老人为深深祝福这片罹受战火的土地而赠与苦难中的中华民族的一颗希望的种子。在无数仁人志士、贤达先哲的百年浇灌下,她已然长为一株古柏。现在,不论是骄阳凌空,抑或是暴雨骤降,她总能切下一溜清荫,提供一份庇佑,撑起一片天空。
四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洗尽百年铅华。山大吸收山之魂海之韵的灵气,汲取齐鲁文化的营养,源远流长,穿越沧桑百年。期间,山大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110年,或许还不足以使一个民族真正地强大起来,但却可以让一个民族的教育强大起来:山大的成长见证了整个中华教育事业的蓬勃生机。
从那年的秋季踏入山大的校门,到现在看着春意盎然,四季的轮回,不知不觉已转过了一圈半。五百多个难忘的日夜仿佛五百多个跃动的音符,在青葱的校园里演奏着青春动人的旋律。在这里,我们学习、生活、成长,见证着山大在新的百年中再创辉煌,感受着山大百余年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在这厚重的积淀熏陶之下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也许有一天,我们终将离开母校。但是,不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传承了山大的百年文化,永远是山大人。这百年文化也将在我们手中一直传承下去。
凡我在处,便是山大;有你在时,那便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