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种生活便是做志愿者的那些天!快乐是志愿服务的乐趣,这纯粹源自于志愿者那颗宁静而又耐得住寂寞的心。
成为校庆晚会志愿者,其实就像个意外,一切美好皆因意外而起。作为母校校庆志愿者的一员,我很惊喜也很兴奋,但显得更加沉重,更富责任感!“志愿者”三个字,自将它放上肩头的那一刻,我就决定了不放弃。告诉自己,要在路上。累到不行了,但是却不曾想过,也不愿停下。
志愿培训,每一个细节。从参演嘉宾的接站到食宿再到行程安排,从各种招待到晚会彩排现场之前之后的大小准备,我们时刻绷着每一根弦,那样的状态,至今怀念。常想,如果做什么都可以有这份认真、这份专注、这样的劲头,我们还会畏惧困难吗?
晚会现场,毕姥爷、欧阳夏丹就在我身边,但现实却不容许我过去,哪怕就只是喊声姥爷、要张签名、合张影。因为我负责接待的演员还在预备台上,随时会有各种状况的出现。就像支教的时候,看着自己班的孩子站在舞台上自信地主持,深情地朗诵自己刚刚指导过的诗歌。舞台之上,是嘉宾精彩的演绎,之下是我们专注的守候。有时候,朋友问,怎么看你老是跑来跑去,忙个不停。自嘲,或许,是我做得实在不好,不知道还有多少必要和不必要。只是,希望,可以做得更好。
人说,一个人的浪漫,是送给这个城市最温暖的礼物。在我看来,我的每一次志愿行,就是送给母校最温暖的记忆。因为,110周年校庆只有一次,我们,还不知道会不会有下一次的相遇,下一次,我们各自在哪里?各自奔赴着怎样的人生?
就像我们,之前并不曾相识,是这一场相遇让我们能够彼此相知。为自己人生的记忆留下又一个站点。那些天,我们一起笑一起闹,一起吃饭一起流汗,大家最真实的情感得以在不经意间流露,即使素未相识,也可以变得很熟悉。感谢校庆,给我们志愿者这个平台,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也让我们收获了友谊。
世纪山大,薪火相传。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母校的历史、风韵,那些过去的故事,却也是而今的记忆。“几乎每一代人都有一次与青春荷尔蒙有关的爱国主义激情爆发,像成人礼,也像与这个国家建立休戚与共关系的仪式”。其实,我们,这一次,不也是荷尔蒙的爆发吗?它关乎母校,关乎我们,关乎青春。
想到了白岩松在《幸福了吗?》里面讲的:许多时候保守秘密远比要不知道秘密痛苦。在友谊的维系之外还有着说不清的感怀,要在未知与知之间把握好该有的尺度。说在他看来,身在名利场,心理也是软的。其实,身在聚光灯下,绚烂也是软的。短暂的繁耀之外,还有多少我们不曾知晓的挣扎与沉静。
心理学家认为,成为志愿者,一切都是围绕着对于个人经历的修复展开:某一种陈旧的负罪感的纠缠,需要偿清的情感债务,需要填补的未得到满足的爱与缺失,等等。这些动机并不构成障碍,只要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这便是志愿者精神——奉献,互助,友爱,进步。
喜欢几米的漫画,以及那些落落的文字——“我撑伞,并非只是为了避雨……对不起,无法为你撑伞,让你淋湿了。”
曾几何时,我们渐或习惯了被爱,那么爱呢?感谢这次志愿行,让我收获了许多许多。“动动手,跑跑腿,管好嘴”,虽然已经知道了晚会的大小环节,但是,毋言,也是一种职责。“迎校庆,讲文明,重礼仪"礼仪倡议书里讲到:笑迎远方来客,宽容理解他人,耐心指路问答,友善真诚服务。全力尽职尽责,当好校庆主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再次翻开志愿服 ,试了试,发现已经少了许多那时的感觉,或许,当人们看到穿行在校园内外的这一袭袭红白装的时候,记住的不仅仅有忙碌的身影,还有那些最真实、最灿烂的笑容吧。
还记得吗,那几天我们总是一起,一起出寝室,一起赶往体育馆,一起学会了等待。等待着我们已知的面孔,却无法预知的各种状况。做志愿者的那些天,让我真正明白了:你自己,没有多大能量,但你可以做一根火柴,使命并不是燃烧自己,而是点燃人群中的激情。这样,火柴的价值,才能最大化。
一路志愿,一路信仰,未来,我们会在哪里相遇?
不管怎样,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