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知新楼的那一刻,温暖的阳光洒遍全身。然而我的记忆却依然停留在那段短却漫长的回廊。静谧的天光照耀,四周的墙壁上镶嵌着老舍等历史名人的黑白照片,行走在其中,仿佛在穿越厚重的历史。先哲的目光平静温和又充满期许,透过久远的岁月时光,注视着底下行走着的步履轻快的少年们,仿佛有千言万语要向我们叮嘱,但最终依然保持着温和的沉默。
就是在这一刻,在新与旧的交替中,在少年们远去的轻快脚步中,在故去先贤永恒的注视下,厚重的历史感渗入了每个角落。伴随其内的,是一股清隽的文气,永不消磨,永不退却。
也许我是应该感谢山大这样一个温厚而安静的地方,这样一座圣园。
这是一个被古书墨香浸染了岁月的地方。
一曲梅子黄时雨,铁板琵琶红玉牙
爱在天工湖畔吟宋词。片片杨柳扶风中,依稀只闻清浅声。我曾爱“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曾爱“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曾爱“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也曾爱“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相读无厌,细数流年多少春暮。仿佛就是在这种黑与白、力与美的极度冲突中与莫名的浑然和谐里,人生至理已然铭刻在心中。
爱在小树林里诵唐诗。天高云淡飞鸟过,不露影踪不留痕。我曾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放手的潇洒,也曾爱“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禅龛一炷香”的看破红尘的无欲无求。感动我的不仅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永恒爱情,亦有“杀人闹市不掩名,锦带吴钩载酒行”的快意恩仇与正气凛然。
不知不觉,年月已过。在熹微的晨光的照耀下,在清脆的飞鸟鸣叫中,我在山大已经走过两个年头。一种独属于这古老校园的安静与优雅早已一点一滴的浸入灵魂,将来来往往的每一个人染上书香墨意。也许时代会变革,也许世界会改变,但是我相信,山大的风华永远不会随着时光老去。
二曲将军红颜老,金戈铁马倾人城
战火烽烟,思辨大潮,回首往昔动荡岁月,我们的母校历尽了沧桑坎坷。一百多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百年名校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迁徙分合、春华秋实,几度更名。历经停办、重建、合校、搬迁。但无论是兵荒马乱抑或思想封锁,秉持着内心浩然正气的山大人却依然没有为任何磨难所击倒。他们只是珍存着那份为天下苍生安身立命的坚定信仰,投身学海,不断前行,在曲折前进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过坚定的脚步。随着时光流转,我们的母校逐渐化身为齐鲁大地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时光如梭,转瞬即逝,古旧的小楼讲堂渐渐爬满了碧绿的常春藤,染上了旧胶片一般的微黄,崭新的教学楼如雨后春笋一般一栋栋拔地而起,迎着朝阳的曙光。从往日慷慨激昂的文人义士,到现在潜心研究工作的学者教授,我们的山大在不断地改变,却又仿佛什么也没有变。变化着的是翻新扩建的校园,更新换代的仪器设备,路边越长越高的秋日梧桐与一届届旧去新来不断变化着的面孔。而永恒不变的是交织着树林清脆蝉鸣的琅琅书声,洒满校园每一个角落的午后阳光,久远而平和醇厚的书香气息,与山大学子目光里掩盖不了的热情与自信。
在时代与时代的碰撞里,在新与旧的交织中,山大焕发出了更加强大的生命活力,还有更加蓬勃的希望之光。
三曲碧水东流尽,青灯古卷后世传
如今的山大,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气魄成就了她今日的辉煌。从1901到2011,百十年时光转瞬即逝。山大以更快的发展更新的面貌回报世人。人才强校,学术立校,推进合作,开放创新,这些山大人恪守不渝的信条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处在这个动荡与机遇并存的世纪,我们的山大以更加沉稳平和的姿态积极面对一切挑战。古老与崭新碰撞,变化与永恒并存,百年积淀与文化底蕴为骨,求知进取与创新发散为风。这些截然不同的风格,却在这所古老的学园和谐统一。合校之后的各种思想与理念的交流,如同甘霖滋润着这片精神的沃土。正是山大这种包容与融合,使其在百年岁月风雨中依然毫无动摇的坚定前行,保存优良校风,追求创新发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输出了大批人才,并以其独特的文化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山大人。
墨染书香,诗吟文诵,海之风韵养出莘莘学子一身清透文气;垂柳湖畔,钟灵毓秀,山之精魂铸造如山般的凝稳沉着。吐故纳新,兼容并济,不断发展的山东大学,正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更加自信的步伐姿态,走入新的千年。祝福亲爱的母校,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加风采焕然,在时光的洗礼下谱写更炫目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