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韩国“学生”田瑜美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18日 08:49 点击次数:
我是学中文的。“百无一用是书生”,不料我却误打误撞,做起了“外教”。
田瑜美是我的第一个外国“学生”,家在韩国釜山,胖胖的,非常可爱。她来山大学习一个学期,要我辅导她汉语。说也好笑,我那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刚上大二的学生,却真就冒冒失失地去“树人”了。
我们第一次会面是在一家餐厅。我和另外两个舍友,分别要辅导她和她的两位同学,于是就把三个会面合为一个,做了一次“六方会谈”。她们不知怎样,我们却为这次会面郑重讨论了半天。平时嬉笑惯了,突然要做“老师”,不得不努力学习老师的样子,甚至还排练了几次,以求这次会面得以“圆满结束”。及见了面,开始时果然都是恭敬有礼,尤其是我们这几个“老师”,更是“师貌庄严”。后来不知谁先说了一个笑话,六个女生一起哈哈大笑,这一笑,把我们的拘谨一扫而空。于是事先准备好的 “拜师大会”就成了六个女生的“笑谈会”。“师生之谊”也就自然而然变成了朋友之情。
“拜师”完毕,就开始正式“授课”了。我和瑜美每周三次辅导。她学习很认真,对于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弄明白不可。这就“苦了”我,备课的时候绝不敢马虎,把自己的现代汉语课本读了又读,又到处查资料,生怕自己一问三不知,有失“老师风范”。拜她所赐,那个学期我的语言学概论考了不错的分数。而她也因为我的“严加教导”,每次考试都在前两名之列。所以我们笑言我们两个是彼此的“秘密武器”。
我从来不知道辅导汉语是这样轻松好玩的事。一次,瑜美的老师讲到音乐,让她们课下去学习一些中文歌曲。她就拜托我帮她介绍。我找了一些简单的儿歌,像“小燕子”“赶鸭子”之类。儿歌是要先讲解歌词的。“赶鸭子”的歌词中有一句“别考个鸭蛋抱回家”,让她大伤脑筋:为什么会“考”个“鸭蛋”?我说是比喻。她大惑不解:“比喻不是要有‘像’‘好像’吗?”迷糊的样子很可爱。我不知道怎样纠正她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比喻的修辞又非一时能讲得通,只好说:“鸭蛋圆圆的,不是很像一个零吗?”她也笑了:“他即使是喜欢玩耍,但是也不可以考得那么差啊!”——这特有的成分俱全的“标准”汉语又把我逗乐了。
瑜美很“贪心”。汉语口语还不是很熟练,就要学习时下的流行语,觉得这样会使她说话显得“有水平”。我当然义不容辞,马上找来许多网络流行语。 “我去”、“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皆荣幸入选。可是我发现要对她解释这些流行语却“难于上青天”。她怎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去”和“我的天啊”是同义词,也不知道“给力”到底是谁“给”的“力”。只有“神马都是浮云”因为比较符合语法,她勉强可以理解。可是她运用流行语之心坚不可摧,虽然是基本上毫不理解,她还是张口“我去”,闭口“给力”。居然也有给她用对的时候。这时候我夸奖她,她马上洋洋得意地说:“因为我是一个给力的人呀!”我笑弯了腰。
我这个“辅导老师”,偶尔也会客串一下演员的角色。圣诞节的时候,她的班级里要表演话剧。她们小组要表演改编的“喜洋洋灰太狼”的故事,她扮演“美羊羊”。剧本改编后,“美羊羊”成为了主角,要和“灰太狼”冲破重重阻力,成为一对情侣。她于是要我和她配戏。配戏的时候,她无比认真,但是台词太拗口了,于是将“爱情是不分金钱和地位的”变成了“爱情和金钱与位置不会分开”——完全把意思颠倒了。我愣了一下,她以为我忘词儿了,就提醒我说:“你应该说‘说得太对了’”。我再也忍不住,就哈哈大笑。她一脸怨气地说:“你这个人不好好演戏,又要重新排练了。”我赶紧道歉,保证认真配合,她才转怒为喜。
虽然她每次口误都会让我乐不可支,可是我也有被她打趣的时候。她也是“好为人师”的人,看我一点都不会韩语,就自告奋勇教我学习韩语。先从最简单的称呼教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韩语里“爸爸,妈妈”发音十分相似,于是我经常把“妈妈”发成“爸爸”,又把“爸爸”叫成“妈妈”,每到这个时候,她就笑得前仰后合。我也只好“忍气吞声”。
在和瑜美相处的那段时间里,我名为“老师”,但其实从她那里学到的东西更多。和中国许多的年轻人一样,我的思想是封闭的。有时候简直觉得自己像个“小老人”。为了学业、前途、家庭忧心忡忡,缺乏蓬勃的朝气,简直忘了自己也正年轻。瑜美初到中国就告诉我,她觉得中国的学生不像是这个年龄的人,而像是她的父母辈的人。而她真的是和我们不一样的。她的生活是简单的,年轻的,有活力的。她热衷于参加学校各类活动,热衷于认识更多人,并且整日整日地让我给她介绍中国的名胜,说要一一瞻仰。她的思想也是新的,活的。没有什么不敢想,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接受。和她在一起,我了解了另一个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同龄人的精神世界,而他们,我认为,才是真正的年轻着的人。从她那里,我学会了“年轻”。
瑜美在那个期末就离开了中国。我们朝夕相处的日子结束了,但是我们仍然是亲近的。一封邮件,一个明信片,就能够轻易勾引出那段美丽的记忆。我视我们为真正的友谊。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兰洋洋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文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