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当就业难遭遇人才荒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21日 08:43 点击次数:

  在刚刚过去的招聘季里,千万学生就业难和企业难寻人才的感叹声不绝于耳,就业培训诈骗屡见不鲜,大学生卖猪肉、卖煎饼、打扫公厕的新闻层出不穷,引发一片哗然,面对教育结构与产业需求的不匹配、实践与知识脱节的现状,我们该如何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来弥补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间的就业失衡?
  其实就业问题不是简单的就业、创业培训就能解决的,需要从整个教育体系乃至全社会来找原因。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职业教育的结果会好于我们高水平的大学教育,笔者认为我们都会有这样的误区,认为高职教育只是一种技术的学习,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会对高职教育有些不屑,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现今的高校教育已与实际有些脱节,尤其是理工科方面所用的教材以及仪器很是落后。当我们走出校园时,发现我们熟练掌握的只不过是十年前的东西,谈何与社会接轨,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应该借鉴高职教育,将高校教育融入实际社会。而且,高校中时间过长的书本教育会压制同学们内在的创新、创业勇气。诚然,学校里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活动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可是大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参加活动要耽误学习时间,不是不清楚实践的重要性,而是在高校现有的评分体系下,还是成绩的天下,反观企业却是喜欢参加活动锻炼多的人,高校和社会评价体系的脱节是教育结构和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重要原因之一。
  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的体现。结合众网友评论和笔者自身观点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从个人角度来看,一是在学校里就要做好职业规划,在学习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知识教育为主,实践教育为辅,找到自身兴趣所在,提高自主性,增强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真正把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多参与各种社会锻炼,总结人生经验,全面充实自己;二要懂得把所学知识融于实践、用于工作,让企业了解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三要有脚踏实地、勤恳务实、埋头做事的心态和作风,与其抱怨社会就业压力大找不到工作,不如积极充实发展自己,适应社会形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成绩,在工作中加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把自己培养成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这样才可以找到更多橄榄枝。 其次,从政府层面来看,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再次,从学校层面看。要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创造性思维。加强实践培养,依托国家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加强人才、基地、项目一体化建设,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基地。最后,从企业角度看,应该相信大学生的学习与适应能力,主动为大学生投入培训费用,人力投资也许无法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必将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在高校教育还无法完全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情况下,企业更应该配合高校,为大学生融入社会提供便利,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曾经说过,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能保证我们的明天,而创业教育能保证我们的后天。在全球经济竞争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不仅关系到全社会的就业,同时也将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若能集个人、政府、高校、企业之力解决好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那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也将指日可待。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周佳奇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