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边城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22日 14:29 点击次数:

  在唐山和天津之间,静静地躺着一座边城——汉沽农场。
  虽名为农场,可这里没有成群的家畜与家禽,没有先进的收割机和播种机,没有忙忙碌碌日夜不停的耕作者,因而,它更像一座在绿色掩映包围下的小镇。虽毗邻津唐,但依旧保有着一丝淡泊与超凡脱俗,亘古不变,风雨如斯。因而,它更像一座边城。

  汉沽农场与我并不陌生,作为姥姥姥爷的家,这里留下了我太多童年的回忆。可与之前相比,没有任何一次给我这般的震撼。大概是我经历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开始试着以一个文人的眼睛去打量这座边城,开始以一个文人的双臂去拥抱这座边城,以一个文人的嗅觉去嗅探这座边城,最终以一个文人的思想与笔触,略带几分穷酸与矫情地写下这座边城。
  小城不大,仅仅靠一条2公里厂的柏油路就架构起这座城市的骨骼。没有太多延伸的脉络与纵横的阡陌。所有的商业所有的活动大多沿着这条仅仅有两个车道的公路展开。公路像是一个画轴,围着画轴扑棱棱站起一些房屋作画纸,而无数的镇民就像是一笔一笔颜料与丹青,三笔两笔就勾勒出一幅绝品的风俗画来。
  公路不宽,但车流更少。主干道上大多时候都是被自行车和行人占据。两旁的草似得了自然的厚遇,野腾腾地生长着,放肆地抽着芽拔着节,侵占者本是不宽的公路。

  两旁的建筑被风雨漂白得很是破旧,你很容易便可从这满墙的斑驳中约略去揣度他的年龄,显然已经过了青年壮年,像一个个老者弓着腰身兀自地站立着,然人看了没来由得一阵心酸。
  一问才知道,这些门店早已租给个人,那些实在的小商小贩们是不会用这些辛辛苦苦挣来养家的钱,去做些面子工程的。这样一想也便释然了。“建筑不似商品,全新总是不好”。
  这才抬眼看看沿街的店面,面积大都很小,店主们三三两两搬着凳子马扎,坐在门口,一是乘凉,二来零零星星的喊些什么给略显冷清的店中招徕些顾客。店名名都有些土土的,“明珠”啊,“吉祥”啊寄予着一个小小本分商人的小小愿望。
  镇上最多的便是“超市”了,说来有些好笑,大概是跟城里学吧,原来的商店摇身一变齐刷刷的成了超市。而售货方式竟也没改变,仍然是店主,警惕地盯着店里的顾客,然后满脸微笑地在门口收钱找钱,不时递上几句寒暄和最新的家长里短。仔细看来,变得竟只有牌子呢。
  小镇上的小伙子们皮肤都是红彤彤得黑,带着憨厚的笑容三五成群地闯进我的眼帘。姑娘们大多不施粉黛,很自然单纯的演绎出一种别样的美。没有城市里所谓的非主流,和大把脂粉堆积起的畸形美丽。
  自然也会偶尔出现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和一些打扮“多而近妖”的姑娘。不过总是有些不协调,就像孔夫子抡起了长矛,而张飞读上了论语。
  近些年也有些开发商瞄上了这块宝地,硬生生地带来座座高楼。他们拔地而起,骄傲地俯视着这块土地,睥睨着周围有些发旧的老房子。他们拥有华丽的名字和不菲的身价,他们是现代文明的代表。但我总认为他们的出现是一种更大的不协调用钢筋和水泥硬生生地撕扯开湛蓝的天,将现代文明野蛮而霸道的入侵到一个安宁的小镇,何异于洋人侵华,炮舰叩关?
  座座高楼,象是颗颗钢针,刺破天宇,也刺痛了我的心。刺破了旧日的回忆。
  收拾起昨日的回忆,去憧憬明日的繁荣,得到的只能是今人的游戏。

  晚上和姥爷去散步,几乎所有碰到的人都会打招呼。虽然寒暄的内容——所有的问与答,都是“转啊,转转啊,刚转啊,转会来了啊”的机械组合。但我还是深深地讶异于这个2万人的小镇竟结成了如其复杂的人与人的羁绊。这些羁绊就像一张巨网,细细密密的织着,网住了温情不耗散,网住了热情不冷却,网住了人性不黯淡,网出了最简单却又最复杂的世俗生活。
  小镇的夜来得很早,并不是说这座小镇的白昼多么短暂。而是这座小镇的人们始终有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意味,虽不躬耕陇亩,但他们并不憧憬不夜城夜生活的流光溢彩。一家人看看电视,拉拉家常,便是一种最真实的满足。白天小镇上的人们脚步很慵懒,而到了夜间纷纷加速,不是怕夜的黑,大抵是为了早点和家人团聚吧。

  我是很喜欢这座边城的。
  雨天的时候,你可以隆起双手,仔细品味未被污染的甘霖。可以仰起头颅,眯起眼睛去看薄薄的乌云里太阳是怎样的努力投下一阵阵毛茸茸的光亮。可以傻傻的守在窗前,望着断线的珍珠,听着淅沥的琼音,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
  晴天的时候,云彩大多都龟缩在天宇的一角,云彩因重重地压缩而呈现一种鲜见的纯白,如大块的奶昔。阳光轰轰烈烈地倾泻下来,毫无保留,所有的一切,大地,树木,尘埃,都在阳光下毫发毕现,清晰的展示着自己的每一丝脉络。偶尔来一阵微风,树叶泛着光扑棱棱乱跳,像是批了一身鳞甲。
  你会讶异于造物者是何等的不公,仿佛把世间的颜色如此慷慨的全部赐予了这座边城。使他的每一个细节都活色生香。
  我是很乐于住在这座边城的。
  既不用为衣食不便而委屈了自己,也不用因繁重的农活而无暇顾其他,更不必皱着眉头去吐纳世俗的污浊——一种混合了尾气污染和人性险恶的恶臭。一种经过聚集,加温,发酵的恶臭。
  但我终不能属于这座边城。
  我年轻,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我崇尚道家,可终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万古湖山。我渴望超凡脱俗,可终不能吃斋念佛,或者披上道袍做道士。说到底,我是一个俗人,我终还是向往文明与繁华,还是向往人类的大精彩与大热闹。
  因而我必须重回世俗。
  沈园虽好,非久恋之居。边城虽好,非我皈依之所。
  还好世上的恶俗终不能统摄全局,在城市中大街小巷所延伸的还是美好的世俗生活。
  所以,我虽不改变丑恶,但我可远离丑恶。因为我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和一双不安分的双腿。
  我会用这双腿,不停地走着,走出丑恶,走向美好。
  我会用这大脑,不停的记录,记下每一个动人的点滴,和人性善的善念。当然,
  还会记下这座边城,这座我心灵的皈依。
  疏忽一周,一周前我来到这里,一周里我感受这里,一周后我终离开这里。
  我挥了挥手,没带走一片云。但这座边城却化作颗粒,在我心中聚沙成塔,隐藏在了我心中最深的角落。
  我竟有些惶恐了,
  恕我手拙,稚嫩的文字无法渲染出变成的美丽。
  恕我手拙,低像素的手机无法拍摄出边城的精彩。
  但,
  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触及边城的裙摆,再高档的单反也无法拍出边城的真容。
  这是一座需要用心去触摸,去感知,去拥有的边城。
  我的,永远的,边城。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李劲然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张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