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创
泰山兮高高,
黄河兮滔滔;
有此山川之伟大,
铸齐鲁质朴而雄豪。
地所产者丰且美,
俗所习者勤与劳。
愿以此为基础,
应民族复兴之目标。
山河黯,北洋潮,
国势坚,似秋草,
厦将倾,啼血鸟,
惟图强,国能保!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维新之道,学堂新造!
九十六章定章程,三斋开坛应洪潮,
左图右史堪中体,学古探微义昭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号曰山东大学堂,自此一百一十年。
欧风美雨撒南天,齐鲁从此续杏坛。
万里征途,自兹起始,
挥马扬鞭,敢为人先!
(二) 辉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流金岁月,自此起始:
追寻着五四的风,从泉城走来,
到青岛,拥抱那,山海气象,豪迈时代!
兼容并包,无论学派,
民主科学,尽放异彩,
器识其先,文艺其从,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教授治校,泱泱大风:
一多鱼山映红烛,
苦茶一杯度实秋,
沅君淑兰著青史,
边城望海从文流,
三尺讲台,声震了齐鲁大地;
五四风尚,融汇了孔孟书香。
山不在高,有师则名,
名师如云书新章,
崂山烟雨积翰墨,
教诲如歌,唱落繁星,
赤子心潮,点亮渔火。
赫赫山大何堂堂,
恢恢山大自辉煌!
(三)迁移
万里长征,辞却了红砖碧瓦。
暂留驻,皖山江水,
又成别离。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风雨赤县,抗战起烽烟。
大时代的命运奔临在眼前,
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摆不下一场学术的盛筵。
颠沛流离,奉命西迁。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中原壮士洒热血,
齐鲁文士度山川。
抵绝徙,继讲说。
诗书丧,犹有舌。
壮怀志,终难折。
虽万水千山,
弦歌未断,
虽身在斗室,
心向抗战,
虽暂行停办,
脉络相连。
壮士誓死赴国难,
纵投笔从戎,
倥偬山河间。
怀母校,
桃李遍布青纱帐,
血拼火线。
纵暂歇,
亦将精神薪火传,
待胜利重建。
执念——
我所在处,便是山大,
气有浩然!
(四)腾飞
从战火中走来,书卷中氤氲铁血豪迈。
与祖国共新生,厚重里不失激扬风采。
应着祖国的需要,
回到济南来,
海纳百川,重整旗鼓,意气风发,开启时代!
文,泰山北斗,冯陆高萧。
史,国家脊梁,八马同槽。
理,致穷知道,承洞为傲。
工,格物致知,先志高蹈!
笔耕不辍秋月夜,
焚膏继晷春风笑。
文法理工农医,
先哲曾书写,
停办重建合校,
奋斗未曾歇。
南山开荒,开天辟地;
海纳百川,三校合一!
山之魂,海之韵,
一山一水一圣人。
山的厚重,海的浪漫,
历史的刻痕,永恒的青春。
承五月的风,望黄河东去滔滔
继百年的文,登泰山吾校雄豪!
山不在高,博德能名;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目标,
使命如此之重大,
能不勉乎哉吾曹?
能不勉乎哉吾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