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看到这部青春电影中两个人守望着大海中的景色,他们之间的慢慢对话,伴随潮起潮落,阵阵浸入海滩,也浸入了人的内心。三年前,我就看过这部影片了。那时我打球回来,横冲直撞地推开门,一扫电脑,影片人物说着我不懂的话,朋友瞅着字母如痴如醉,他告诉我说是泰国电影。电影中的这两个人在日落西山时面朝大海,我耐着性子看了三分钟,结果画面一直没切换,唯有两个人的嘴巴在不停地动来动去,我就烦了。我没看过这样类型的影片,我看的都是欧美那些剧情紧凑、节奏明快,连人物之间都是话赶话的片子,觉得那样才充实,才是提炼生活的影视味。当时,我搞不明白朋友为什么喜欢这种絮絮叨叨的罗嗦剧,更搞不明白为什么泰国人拍这种罗里罗嗦的电影。
没想到有一天会来到泰国,而生活在这里,也才真正的了解了这个国家慢条斯理的“法理”所在。这个国家物产丰饶,自古“有水就有鱼,有田就有稻”,此外,酷热的天气也足以让急性子昏厥过去。天时地利都不错,人们之间自然就和和气气了。再说,慢也有慢的好处,慢慢地做事,细微之处可以做到极致。人生百年,俯仰之间,如果总是一种不停赶路的感觉,那人生何尝不是一种遗憾?相视一笑、慢斯条理、心神皆静地看潮涌潮落、晚霞满天,人生自有意境。
生活在这里,很多人其实一开始也不适应——太过噪杂。即使是曼谷,白天的很多街巷也是噪杂纷乱,天上的电线密密匝匝、路上树桩、邮箱筒阻碍人行,一条条的狗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下酣睡。有人说,曼谷的晚上还可以,湄南河的临江贫民窟看不到了,流浪狗、流浪猫和那些乞丐也不会走来走去,嘟嘟车、摩的也不像白天那样左右呼啸穿越。
但是为什么这个视觉上并不注重形象工程的国家,会连续七年被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国第一名。其实,很多人整日在那些各自包装华丽的城市中打拼,旅游时他们关心的就不再是城市的外表,而在乎的是这个地方和这个地方的环境是否是一个心神皆能放松的好地方。这里是“微笑的国度”,人人和善,而狗这种性灵动物也能坦然酣睡,说明这个国家氛围的宽松。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是富人的乐园也是穷人的庇所,是人生活的空间,也是其他生灵自在的天地。不侵犯每一个生命生活的空间,是这个国家的风骨。
生活在这里,了解了他们的文化,和这些快乐、质朴的人生活在一起,志愿者的生活就添了几分享受的色彩。说是添了,因为对于很多志愿者而言,这一年是适应的一年,锻炼的一年,甚至是痛苦的一年。因为在国外生活,华丽是有,锻炼是很多,但当新鲜过后,还是需要去适应:饭菜过于甜腻了,衣服要熨烫,见面要行礼,因为是外国人,有时行礼架子没摆好反而显的有些滑稽。慢慢的,开始感觉:还是家乡好。这个时候再品品出国前学院老师送给我们的话“为国奉献,历练自我”,就会发现这不仅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这里的奉献意味着牺牲,历练的潜台词是艰难的磨练。思乡、寂寞、无聊、教学中的磕磕绊绊、教学之后的无所事事、如何与其他老师相处,一千多名志愿者生活在泰国,生出几千上万个故事来,这些都记录在志愿者文集中了,去掉那些欲扬先抑的手法,拂去铅华,文集中也泪花闪现。
三百多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里,很多人在这里教学、生活,日复一日,当时可能平淡甚至无聊,不过多年后回首此时,相信必是苍茫横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