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饺子

发布日期:2012年03月21日 13:43 点击次数:

  早就和同事约好周末一起包饺子,却不经意地发现如今的自己,年龄渐长,惰性与忘性也如影随形,这么一个简单的邀约居然撑了一个多月才开始操办,为了弥补我的过失,趁着周五下了课,我迅速去超市买了原料回来,招呼同事第二天过来参加饺子宴。
  周五是广州亚运会开幕的日子,可偏偏晚上还有成人班的汉语课,一下课便风风火火地赶回宿舍打开电视机,文艺演出都结束了,只赶上了点火的瞬间;于是,只好就着剩下的亚运直通车的采访,一边断断续续地了解着开幕式的片段,一边兢兢业业地剁着那些可爱的白菜木耳香菇大肉……
  难得在周六起了个早,刚把鸡蛋煎好剁碎,同事就准时敲门了,于是抬桌子铺报纸,和面调馅,忙活地如过年般热闹激动。拿出准备好的碎菜和肉馅,看着自己昨晚剁了整整一期亚运节目的成果,突然觉得还是很有成就的。每个长期独自生活在异乡的人,都必然会或多或少地练就出一番还算拿得出手的厨艺,我想,这应该会成为一个真理。
  对我来说,磨练的成果在于对面食的适应和熟悉。以前的我是很少关注面食的,家里的食谱中饭晚饭基本上都是米饭炒菜,虽然妈妈做的鸡蛋千层饼是相当美味,但也并非常菜;当然,姥姥家也常常会兴师动众地包些饺子、汤圆,擀些面皮,摊些烧饼菜合之类的面点,可惜每当以往的这个时候,我都一边偷懒去了,因此造就了小女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习性。不过这些当年的糗事,在我来到泰国之后,才真正地都化为散去的浮云了。
  异国的美食固然很多,然而当最初的新鲜飘过之后,对中国味道的那种怀念与渴望,便会一点一滴地渗透进了身体里每一处。2009年的中秋,在队友的厨房里享用着我们成功摸索出来的饺子和汤圆时,电话那头家人的反应几乎可以用不可思议来描绘,用老妈的话说,“在家从来不吃饺子的人,居然自己包饺子了”。事实上,连我自己也觉察到这种转变的惊人,我所想念的中国味道,除了爸爸的炒菜,妈妈的千层饼,姥姥的菜合面皮;更多的是那些在外国人看来极其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吃美食,饺子、汤圆、八宝粥、粽子……每一个中国节日即将到来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会联想到属于这一天的美食。
  或许有人会问,泰国还能没有这些吗?当然是有的,泰国那些十步一岗五步一哨的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超市,有蒸好的热气腾腾的包子馒头,也有可以用微波炉免费加工的速冻蒸饺,诚实地说,这里什么都不缺,只是,无论你买到怎样的成品,都已经融进了泰国自己的味道;也正因为这种精神上和味觉上的双重缺失,所以才更加迫切地怀念地道的中国美味。
  如果说开始是源于想念,那么自己动手摸索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当你茫然无措时,可以一个视频联上家人紧急求救;可以仔细琢磨反复试验;也可以根据网上那些秀色可餐的制作攻略随意效仿;尤其是约上朋友几人,一起研究互相学习的过程是最有意思的。当一番忙碌之后,看见经由自己准备出来的这些可爱的汤圆饺子,往往还没来得及拍个照留个念,就已经迫切地被消灭无几。亲自去准备一顿中国味道的饱餐,这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日子里,似乎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而亲力亲为的这个过程,除了味觉上的享受,我也发现,它更多地让心里那种怀念的寂寞变得平静下来。到了现在,我也还会屡屡念及曾经的那些认真探索,那些第一次的精致饺子、第一次的可爱汤圆、还有第一次也是独此一家的巧克力馒头以及花卷。每一顿饭都是一份难以忘记的惊喜;当然了,更会屡屡念及队友的谆谆教诲,尤其是传说中和面的“三光”境界,已经成为此后每次包饺子时必定拿出来嚼嚼舌根的经典流行语之一。
  饺子和汤圆,面皮与馅饼,以及有着中国味道的馒头、包子,在泰国的生活中,已经渐渐占据了我的食谱的重心;居之愈久,思之愈切,泰国真正地把我改造成了一个面食主义者。其实,许多感觉,是在经历着时间与距离的磨蚀中,才会渐渐清晰;而许多想念,也是在与国家和亲人渐行渐远的过程中,慢慢积淀着,然后变得更加刻骨铭心。

【供稿单位:国际教育学院    作者:郭岑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逄菲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