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 正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体会 | 曾繁仁:增强骨气底气,坚守文化自信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12日 08:48 点击次数:

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特别是总书记对于《文史哲》创刊70年成绩的充分肯定,备受鼓舞,感到这既是对《文史哲》杂志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山大文科的肯定。总书记的回信更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总书记提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的问题,深受教育。这是对中国人文学者的一种很高的期待与要求。自己作为一位从业57年的人文学者,同时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也没有完全达到总书记的“骨气和底气”的要求。主要是在目前国际人文学科领域学术不平衡的情况下缺乏自信,有某种畏难情绪。例如,我所从事的美学学科,“中国美学”在目前某些西方重要工具书中常常是空白,我们的中国美学处于失语状态。这种失语状态短期之内难以完全改变,但总书记关于“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的要求给我以鼓舞与激励。

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我们人文学者首先要有“中国人的骨气”。也就是要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立场,要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与志向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阻挡,我们学术的失语也一定会逐步得到改变!我们要有这样的文化自信。其次,我们要有“中国人的底气”。第一,我们中国有着世界唯一的没有中断的5000年的文化传统,有着儒、释、道,诗经、唐诗、宋词等无比丰富的文化宝库,这是我们文化学术建设的基础、走向文化复兴的根基。许多国家没有这样的基础与根基。例如美国建国200多年,哲学文化根基短暂。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哲学家曾经对我们说,没有美国哲学只有欧洲哲学。当然,我们认为,美国还是有自己的哲学的,只是历史比较短暂。因此,5000年的文化传统就是我们的底气。第二,我们有优良的制度与学术环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提出文化复兴与文化自信,逐步改变了我们只敢讲中国智慧、不敢讲中国学术的文化“自卑”。新时代以来,我们正走出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学术故事的康庄之道。在学术条件方面,无论是项目与经费,还是会议与出版等等,包括科研人员的待遇,都得到极大改善。相比于西方同行,我们的条件与经费都是他们所羡慕的。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使得我们有充分的底气做好自己的工作。

总书记的回信集中于回答好“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重大课题。作为美学工作者,我们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近20多年来集中精力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深入研究生态美学,特别是中国形态的生态美学,承担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三项,召开国际美学会议7次,我们的成果已经逐步得到国际同行一定程度的认可与肯定。我们一定要遵照总书记在回信中的要求,继续共同努力,进一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工作,不负总书记的期望。


【供稿单位:文学院 宣传部    作者:曾繁仁    摄影:张丹丹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