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 正文

张倩红教授做客国际犹太文化暑期学校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13日 16:40 点击次数:


    [本站讯]7月11至12日,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教授做客山东大学第四届国际犹太文化暑期学校,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学子们作了两场学术报告。
    首场报告以“开封犹太社团的兴衰”为题。张倩红教授从“犹太人入驻中国,定居开封”、“犹太教的儒化”、“利玛窦‘发现’开封犹太人”、“传教士对开封犹太人的调查访问”、“从传教士与开封犹太人交往看犹太人族群心理的变化”5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开封犹太社团的兴衰历程,并且重点讲解了前两个方面。首先,她介绍了关于犹太人入驻中国时间的4种不同学说,包括周代说、汉代说、唐代说、宋代说,并指出了犹太人在开封兴盛时期建立会堂的成就。其次,她谈到,开封犹太人的来历以印度说和波斯说两种说法为主。随着社团人口规模的不断变化,宗教信仰冷漠、清真寺废弃、经书流失等现象的出现,犹太社团逐渐走向衰落,而犹太文化被逐渐同化。接着,张倩红教授详细分析了犹太教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各种表现,并指出犹太教埋没于儒教的内在原因是其对民族传统教育的疏忽。最后,她指出,利玛窦和艾田使得“开封犹太人”成为世界热议的话题,并引起外来传教士对开封犹太人的访问。
    第二场报告以“以色列社会的多元性与悖论性”为题。张倩红教授首先指出,丰富的内涵造就了犹太文明的内在调节机制,这使得犹太文明能够成为一种延续的文明。接着,她围绕“以色列建国”、“宗教与世俗”、“族群分裂与社会整合”、“战争威胁与和平期待”、“国民性格的悖论性”等方面说明了以色列社会的多元性与悖论性。讲座中,张倩红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把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讲座最后,她谈到了自己从事学术研究的体会,将其概括为3个“不要”,即不要用教条性文化标签去简化文化的实质与内涵;不要用本民族的价值判断与文化心理去定位另外一种文化;不要忽视文化的普世价值。
    张倩红,郑州大学副校长,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理事,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兼职教授、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出版专著多部,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   ]

【供稿单位:暑期学校记者团    作者:李瑛 杨燕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