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 正文

山大学者参加第八届国际酸沉降大会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21日 21:34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15至18日,王文兴院士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了“第八届国际酸沉降大会”。环境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王韬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当前酸雨形成机制及其趋势”的50分钟大会邀请报告。该报告结合他2005-2010年承担的酸雨973项目,详细介绍了其主要成果。
    第八届国际酸沉降大会秉承往届大会的宗旨,不仅分享酸沉降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酸雨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促进国际间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还把会议的主题扩展到空气污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全球变化领域,为从事环境领域的组织和个人架起一座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大会议题分为酸雨及其前体物监测新技术,围绕酸性物质的排放特征、沉降特征、酸雨的生成机制、跨界输送规律、降水化学区域分布和演变规律、酸化过程及演变趋势数值模拟、有机物及酸化特征、酸性物质的生态响应机制、临界负荷、酸雨调控机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酸雨与全球变化等。来自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德国、瑞典、挪威、比利时、丹麦、芬兰、印度、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400人参加了会议。环境研究院李卫军博士后和王哲博士生一起参加会议。
    20世纪50年代,酸雨问题受到了普遍重视,各国相继大力开展了酸雨的研究,纷纷建立了酸雨监测网站,制定长期研究计划及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东亚从80年代起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酸雨区,为此我国开展了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在九五期间制定了国家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区等两控区方案,2005年国家设立了973酸雨项目。国际酸沉降大会紧密围绕世界酸雨控制需求,确立的目标是全面了解酸雨的研究现状、重点关注酸雨的生态效应,为学术界、商界、政府等提供一个探讨酸雨发生规模、范围、性质及产生的后果等的国际平台。世界酸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自1975年第一次会议召开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国际酸沉降大会影响深远,为成功解决北美和欧洲的酸雨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台。 ]

【供稿单位:环境研究院    作者:孙孝敏 李卫军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