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 正文

全球化国际会议上山大学者作主题发言

发布日期:2011年05月27日 09:20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18至22日,第二届全球化国际会议“Globalistics—2011: Ways to Strategic Stability and the Problems of Global Governance”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举行。会议分为十二个分会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徐艳玲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在第八分会场作了题为《Anti-globalization versus globalization:A Perspective of global justice》(《“反全球化”对“全球化”:一个全球正义的视角》)的主题发言。
    徐艳玲教授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论争开始,从全球正义的视角论析了论争背后的意蕴,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和谐世界”理念是解决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冲突的一种可能性思路。在谈到反全球化与全球化论争的意蕴时,徐艳玲教授指出,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是相生相随、亦步亦趋的共生现象。一方面,反全球化是全球化进程向纵深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反全球化是全球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有当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全球化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才可能凸现出来,才能“孕育”出反全球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激烈的反全球化运动和全球化的快速行进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反全球化的逻辑已经蕴涵在全球化的主流话语之中。徐艳玲教授强调,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论争,牵导出“全球正义”这样一个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当下,“全球正义”的实现仍然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既不能完全依赖于全球化,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反全球化,而是要依赖于两者的互动,依赖于进一步的全球化和对反全球化者所提出的问题的双重反思。这也许会引出一个新的全球化概念——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谈到“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度价值和启示时,徐艳玲教授有针对性地指出,近代以来大国兴起的历史反复说明,一些大国的崛起,往往会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并引发战争。其原因在于它们走了一条武力崛起或摩擦崛起的道路。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新兴力量的崛起,将会对原有世界格局产生影响或冲击。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倡导共建“和谐世界”的理论范式,力求在理论上向世界证明:中国不是一个现存秩序的挑战者,而是一个和平参与者;中国把道义上反对霸权主义和事实上并不挑战美国的霸权严格区别开来,这就为中国的发展找到了一条让自己感到稳妥、让世界感到放心的路。徐艳玲教授强调,“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既回应了一些人对中国快速发展的质疑,同时也摒弃了中国近代以来由于被欺凌而导致的“受害者”心理,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复兴中的大国负责任的大国心态和大国胸怀。在回答问题环节,针对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崛起的质疑,徐艳玲教授用“和谐”之价值的普世性和全球正义的视角向国外学者介绍了中国政府和政党的“双和”理念(“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及其意义,进一步回应了国外学者的质疑。徐艳玲教授基于东方和合文化传统和价值诉求所阐述的中国学者关于这一论域的独特立场,受到了与会学者的高度赞赏和积极评价。一些与会学者对“和谐世界”理念非常感兴趣,提出了一起搞合作研究的意向。
    第一届全球化国际会议“全球化—2009”是在遭遇2007-2009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语境下召开的,旨在为解决全球金融危机破题求解。第二届全球化国际会议暨莫斯科大学创始人Mikhail Vasilyevich Lemonosov 诞辰300周年纪念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助,莫斯科科学院等重大单位协办,莫斯科大学承办,旨在对当前困扰人类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重大挑战和现实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研讨并探索解决的办法,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1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孙世明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