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 正文

AMS升空,山东大学的探索与担当

发布日期:2011年05月17日 11:13 点击次数:


    [本站讯]2011年5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8点56分(北京时间20点56分),阿尔法磁谱仪(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AMS)搭乘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从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KSC)升空进入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标志着粒子太空探测新时代的开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未来20年,AMS将作为国际空间站上唯一的大型科学实验为世界所瞩目。山东大学程林教授作为热系统首席科学家和他的研究团队在该项目中成功解决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带电磁铁在太空中运行的温度控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为国际空间站上唯一的大型科学实验的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AMS项目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工程之一,其物理学使命是在太空中探索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存在,是人类在太空中进行的最大规模的科学实验。国际科学计划AMS汇集了美国、中国、俄罗斯、意大利、瑞士、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个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600余位科学家共同工作,历时近20年,耗资21亿美元。
    山东大学于2004年加入AMS项目组,全面负责其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程林教授担任AMS热系统的首席科学家。AMS热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热能工程、机械制造、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等多个相关领域,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和先例可以借鉴。在太空中,90分钟内温度在零下40摄氏度和零上60摄氏度之间循环变化,更加剧了热系统的复杂性;同时,AMS各探测器及电子设备的热控制要求极其苛刻,各探测器的工作温度变化必须维持在1摄氏度范围内。在此情况下,要实现AMS在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目标,热系统研制的水平及质量直接决定着AMS的工作状态、运行寿命及实验的可靠性。
    山东大学先后有30余位学者和博士研究生长期在欧洲核子中心工作,作为第一责任人与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士苏黎世高工、美国宇航局等不同单位的三十多位科学家一起,对AMS在各个季节的温度、运行方式,以及空间站的方位,做了全部的热模型和热模拟,提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散热元件,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散热以及温度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设计了AMS在国际空间站环境下运行的热控制系统。整体设计通过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严格评估与实验。随着AMS的升空,山东大学研究设计的AMS热系统也将成为国际空间站上中国制造的重要大型组件。
    山东大学AMS团队圆满完成任务,得到丁肇中教授和美国宇航局的高度评价,也得到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访问的吴邦国委员长、陈至立副委员长、刘延东国务委员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与赞赏。
    2010年7月,在日内瓦参加世界议长大会的吴邦国委员长一行专程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参观正在这里建设的AMS。程林教授在AMS组装现场,向吴邦国委员长汇报了山东大学负责的工作,详细介绍了山东大学参与AMS项目中所产生的若干独有技术和创新之处,并向吴邦国委员长汇报了徐显明校长与丁肇中教授就山东大学继续进行AMS项目后续工作的一些具体事项达成的共识。吴邦国委员长在听取了程林教授的汇报之后说:“山东大学的工作非常了不起!”
    国务委员刘延东视察山东大学AMS实验室时说,“看了实验室以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们和国际科学前沿接轨,做出了非常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国家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在科学进步方面,我们应该在国际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你们的实验室做到了这一点。”]

【供稿单位: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宋继伟 冯刚 孟丽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