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 正文

清华大学哲学系王路教授哲社学院讲学

发布日期:2011年04月01日 15:28 点击次数:


    [本站讯]3月30至31日,清华大学哲学系王路教授应邀为哲社学院师生作了三场系列学术报告。哲社学院院长刘杰主持系列报告会,部分师生聆听了报告。
    王路教授第一场讲座的题目为:“是”与“真”——两种哲学研究的方式。王路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哲学史上对于“being”概念的重视,阐发了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是”(being)和现代哲学的核心概念“真”(truth)的基本立场,认为从亚里士多德的主谓逻辑传统到弗雷格的命题逻辑,在实质上是一种哲学研究方式的置换。王路教授以“亚里士多德逻辑和形而上学的关系”和“弗雷格与语言哲学”这两个问题作为事实举例进行分析论证。弗雷格是以句子(命题)为基本出发点,对命题的涵义(meaning)与意谓(reference)作出区分,因为我们首先要对一个句子的真进行判断,作为命题指称的“真”成为核心概念,这就将传统哲学中的“是”(being)替代为“真”(true),从而开辟了一种新的哲学研究方式。王路教授还向师生介绍了两种哲学研究方式的现代表现:一种是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传统逻辑关注“是”本身;另一种是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关注“真”的分析哲学语义学路向。由此,王路教授从三个方面阐发了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语言哲学)的关系,再次重申了从“是”与“真”的角度理解西方哲学的看法。
    第二场讲座王路教授做客山东大学第242期“稷下风讲坛”,作了题为“函数结构——弗雷格式的语言分析”的报告。王路教授首先介绍了关于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问题,重申了分析哲学关于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观点,并对语言学——语法(grammar)、逻辑——句法(syntax)的研究理路作了说明。在此基础上王路教授提出:弗雷格哲学是建基在一种函数结构之上的,它不依赖传统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这导致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循此路径王路教授具体阐述了弗雷格哲学的函数结构问题,把传统的句子的句法分析创造性地转化成一种包括谓词和专名的函数结构来分析语言,并且举例说明这种独特的分析语言方法的魅力。王路教授认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也是来源于弗雷格的理论。罗素主张区分专名和摹状词,因为罗素认为弗雷格没有分清楚二者在逻辑作用上的不同,主张应该消去摹状词,从而减少语言的含混。王路教授认为,罗素本身提出的摹状词理论是非常有见地的,但是他认为说这是弗雷格哲学的缺陷是不正确的,因为弗雷格在论著的一个注释中已经提出了这种思想。弗雷格告诉我们要围绕“真”探讨问题。
    第三场讲座王路教授做客山东大学第11期“哲学论坛”,作了题为“从语言学角度理解being—以海德格尔为例”的报告。报告中王路教授从近些年来国内对西方哲学的核心术语“being”的讨论为切入点,指出国内学界将“being”翻译成“存在”“在”或“有”都不能准确地理解西方哲学,从而容易造成种种误读。由此,王路教授提出了关于“being”的理解究竟是逻辑的理解还是语言的理解这一问题。强调在研究西方哲学的过程中,应该把“being”翻译为“是”,而不是“存在”或其他,我们应该在“是”的意义上理解西方哲学中的“being”。而且提出对哲学应该从语言、思想、学科三个层面来理解。然后,王路教授通过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王路教授认为对其翻译应为:《是与时》)的文本的举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德语中的“Sein”(being) 翻译为“存在”不能对海德格尔的哲学进行很好的理解,也不符合海德格尔关于“being”的三个规定,在海氏的著作中也找不出关于“存在”的论述。因此,“Sein”(being)的核心含义乃是系词,或者最主要的用法;它的意义或者说最主要的意义乃是系词的意义。这样才更有助于我们对西方哲学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一脉相承的核心含义的理解和把握。由此,对于“Sein”(being)的理解就是语言的理解。最后,王路教授寄语现场的同学们一定要从哲学的原始文本出发去理解西方哲学,而不要被各种哲学导论或一般的哲学教材或迷误。
    报告结束后,王路教授与现场师生就报告中的学术观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王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西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逻辑学会副会长,北京书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王路教授主要从事逻辑学、分析哲学、形而上学等研究,是中国文革后的第一届研究生,师从著名逻辑学家周礼全先生,1982年赴德国访学深造,后在美国、荷兰、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著名高校做过访问教授。王路教授治学严谨,成果颇丰,在国内西方哲学和逻辑学领域有着很高的影响,独立、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多项,并多次获得奖励;在《中国社会科学》(2篇)、《哲学研究》(27篇)、《哲学动态》(15篇)、《世界哲学》(14篇)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王路教授在学界较为有影响的代表著作:《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弗雷格思想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1996年;《走进分析哲学》,三联书店,1999年;《逻辑的观念》,商务印书馆,2000年;《理性与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人民出版社,2003年;《逻辑基础》,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逻辑与哲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等。王路教授另在商务印书馆和三联书店出版学术译著十余部。  |   ]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文/孙保学 图/王波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嘉依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