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 正文

《文史哲》杂志举办高端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04日 08:13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2—3日,《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之三“秦至清末:中国社会形态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办,研讨会紧紧围绕秦至清末社会形态性质,提出“究竟何种概念方能把握秦至清末的本质特征”这一问题,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出发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了某些重要共识。
    武汉大学冯天瑜,清华大学李伯重、秦晖、汪晖,北京大学张希清、何怀宏,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南开大学李治安,中山大学荣剑等当前国内学术界和思想界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与会。会议期间,常务副校长王琪珑会见了与会代表,副校长陈炎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
    经过为期两天的研讨,20多位与会专家对秦至清末的社会形态基本形成了如下重要共识:在秦至清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与现代社会不同,权力因素和文化因素的作用要大于经济因素。与会学者着重把“国家权力”和“文化”的概念,引入了社会形态的研究和命名当中,认为自秦商鞅变法之后,国家权力就成为中国古代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社会塑造国家权力,而是国家权力塑造了整个社会。从秦至清末中国古代社会这一真正的历史基因出发,学者们各抒己见,提出了用诸如“皇权社会”、“帝制时代”、“帝国农民社会”、“郡县制时代”、“选举社会”等多个命名来取代“封建社会”的主张。这次会议不仅宣告了学术史上的一个旧阶段的正式结束,而且将成为一个“由破到立”、彻底解决这一重大学术问题的转折点。
    自20世纪30年代伊始,“中国封建社会”问题就一直为学界所关注,近年来,随着《“封建”考论》和其他相关著作的面世,这一问题更成为中国史领域乃至整个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中国封建社会”问题讨论的实质,是对秦至清末社会形态性质的认定。如何指称这一时段的社会,直接关系到对这一社会的整体理解、描述和分析,关系到如何从全球文明史的高度来重新把握和复原中国文化的独特发展之路问题。时至今日,尽管学界在这一问题几乎所有的知识点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缺乏统驭性的概念和综合,仍未找到一个从整体上来涵盖这一纵贯两千年、覆盖一千平方公里的大国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概念,而不得不继续“名不副实”地使用“封建社会”这一遭到广泛质疑的概念。有鉴于此,《文史哲》杂志举办此次高端论坛,集中精力对“究竟何种概念方能把握秦至清末的本质特征”这一命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次研讨会高手云集,各路学术名家激烈碰撞,圆满实现了“《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小规模、高层次、大动作的初衷。自1951年创刊伊始,《文史哲》杂志就牢牢抓住中国社会形态问题,发起了古史分期问题论战,从而引领了一个时代史学研究的潮流和风气。近六十年后的今天,《文史哲》承绪前贤传统,固本开新,继续在如何言说和诠释中国古史这一新的学术运动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引领作用。《文史哲》人文高端论坛于2008、2009年已连续举办过两届。据悉,2011年文史哲编辑部将结合60周年刊庆,以“回顾与展望: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为题,举办第四次高端论坛。]

【供稿单位:《文史哲》编辑部    作者:李扬眉 范学辉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宜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