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 正文

南京大学范可教授在哲社学院谈跨国领养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29日 15:58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27日,为庆祝山东大学哲社学院人类学系成立,南京大学范可教授做客哲社学院,作了题为“跨国领养与跨文化的家”的学术报告。
  范可教授首先对跨国领养进行了介绍,跨国领养(transnational adoption)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到海外领养子嗣。来华领养(China adoption)是指到中国进行跨国领养。最早到国外进行领养者多来自如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
  接下来,范可教授对美国公民领养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范可教授认为,领养(adoption)指的是通过法的或社会认可的方式,收养与自己有亲缘关系或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为子女。在欧美文化中一直存在着领养现象,但其原因与“香火”无关,可能与基督教传统有些关系。美国公民的领养儿童的国家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与国际政治背景有关。二战以后,美国军人领养战争遗孤。朝鲜战争之后,韩国很快取代欧洲国家成为最大领养儿童输出国。越战也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中南半岛国家在战后迅即成为最大的移民输出国,美国公民到中国领养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被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孩子的数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迅速增加,现在中国成为跨国领养孤儿最重要的国家。
  最后,范可教授对跨国的家的认同和构建进行了分析,认为“家”(home)与“家庭”(family)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情感的,如果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家就是一个情感互动的场所(site);后者则可以是亲属谱系以及义务与责任意义上的概念。领养有中国孩子的美国父母们组成FCC社区,努力培养他们的孩子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这种培养方式主要立足于建构一个具有中国文化氛围的家。实质上这样的家是跨文化的,但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家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也可以是跨文化的。可以想见,成长在这样的家庭里的孩子将在某些方面具有别人所缺乏的优势,将在促进中美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上,甚至在两国关系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报告结束后,范可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亲切互动,范可教授的平易近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可,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兼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Asian Anthropology,Journal of China in Comparative Studies,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等编委;代表著作有Understanding Liangshan“Slave Society ”(2003),另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主要研究兴趣和领域包括政治人类学、历史人类学、仪式与宗教研究,穆斯林社会、全球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等。
  \ \
  相关链接: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成立人类学系
  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山大举行
  张海洋教授谈社会发展史到文化生态学  
  北大王铭铭教授做客哲社学院谈民族志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文/赵连珍 图/王波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