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 正文

暑期学校:化学传感器材料新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21日 11:11 点击次数:


    [本站讯]7月20日上午,材料学院司鹏超副教授为“先进材料的国际化趋势”项目的学员们作了题为“化学传感器材料的新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
    报告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首先,司鹏超副教授简要介绍了化学传感器的基本概论。化学传感器是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它由化学感应层和换能器两部分组成。其中,化学传感器工作时分为采样、识别、信号转换、数据产生四个阶段。此外,司鹏超副教授还从用途和制备材料两个角度,对化学传感器进行分类解析。
    司鹏超副教授重点讲解了基于导电聚合物的离子选择性电极传感器。他讲到,离子选择性电极(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是一类利用膜电势测定溶液中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电化学传感器,当它和含待测离子的溶液接触时,在它的敏感膜和溶液的相界面上产生与该离子活度直接有关的膜电势。离子选择性电极也称膜电极,通常由电极管、内参比电极、内参比溶液和敏感器四部分组成,可测量pH,以及Na+、K+、Cl-、Ca2+、Mg2+等离子的活度和浓度。某一特定的ISE,其敏感膜材料可对某一离子特异性响应。不同类型的敏感膜,其膜电位产生的机理可能不同。同时,电极膜的电位与待测离子含量之间的关系符合能斯特公式。司鹏超副教授运用多个图示阐述了能斯特公式的原理和运用,进一步深化对离子选择性电极传感器的讲解。之后,司鹏超副教授介绍了基于导电聚合物的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阵列,并对主成分分析法、矩阵等辅助学科知识在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简单阐述。
    司鹏超副教授告诫学员们,做研究是一个从不被人认可到被人认可的过程。在研究初期,或许你的努力不被人认可,但一定要坚持。因为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证明你是对是错,而一旦中途放弃,你就永远没有知道正误的机会。
    司鹏超200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之后分别在山东大学和丹麦罗斯基勒大学获材料学硕士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2004-2007年为欧盟“化学传感器的纳米结构”项目成员,2005年至今,参加丹麦技术大学Jens Ulstrup教授工作组,从事电化学和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纳米结构等合作工作。]

【供稿单位:暑期学校记者团    作者:金希晨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