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 正文

文学院海右博士生论坛阐释生态关怀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02日 08:49 点击次数:


    [本站讯]10月29日下午,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第211期“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文史楼文艺美学报告厅举行。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曾繁仁教授担任点评嘉宾。文艺美学研究中心2010级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刘心恬、赵頔担任主讲人,分别选取“盖娅假说”和科幻小说《黄昏》为切入点,从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生态关怀”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阐释。
    刘心恬以《崛起的盖娅与消逝的盘古——一场中西创世神话的生态对话》为题进行了发言,她从中西创世模式的生态观入手,对中西创世神话进行归纳比较,从而将盖娅的崛起与盘古的消逝进行对比分析,对“盖娅假说”进行了思考和研讨。她认为,“盖娅假说”所体现的盖娅崛起的态势与中国古代创世之神盘古在当代生态美学研究中的消隐构成了对比,引发了我们对生态美学本土话语建构形势的思考。中国生态美学的研究只有主动挖掘古代文化资源,才能为理论研究提供话语支持,从而为中国生态美学在中西对话交流中占领一席之地开辟一条创新性的道路。
    赵頔发言的题目是《阿西莫夫〈黄昏〉的生态视角解读》。她认为,《黄昏》的经典生态意义存在于三个方面,即:光的隐喻与与对人类最终命运的追问,星星的隐喻与家园的回归与重建,末日的隐喻与科技的中性力量。《黄昏》所表露的是阿西莫夫对生命存在、家园建设的探索,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以及对人类最终命运的关怀。阿西莫夫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自己对于生存、家园的所见、所思,更大程度上基于西方社会“污染后如何治理”的背景。我国也应当注意将发展与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亲和与审美态度,选择生态审美的生活方式,走发展与环境双赢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之路。
    曾繁仁教授对两位博士生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对两位博士生的选题表示赞赏,并指出她们的发言传达了一个共同的美学范式——生命力。曾繁仁教授根据目前美学逐渐与其它学科交叉、与其它文本结合的发展趋势,提出希望当代研究生积极关注当今美学的基本问题。同时,他认为研究生还要具备基本的论文写作能力,并一再地强调“写”的重要性,提倡学生多读多思多写,增强理论的指向性以及论文的深度,他指出只有不断地写、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方能进步。曾繁仁教授还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解答。
  | | \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文/舒玉娇 图/程彬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