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 正文

新杏坛:朱晓农教授分析语音学的贡献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25日 13:31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23日下午,第九十三期“新杏坛”在文艺美学报告厅举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实验语音学专业博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朱晓农教授为文学院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非凡的讲座,并和大家分享了他独特的研究成果:语音学的贡献。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研究所所长张树铮主持讲座。
    讲座一开始,朱晓农教授就从宏观的角度让大家了解了语音学的贡献所涉及的诸多方面,包括可以修订语言学的基本原理,重塑语音学,解开语言和人类起源之谜,建立语言学的新范式以及对语言学、类型学、音系学、人类学、生物学、哲学等学科都有贡献等。然后,朱晓农教授对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释。他首先用自己发现的“高调”与亲密有关的事实,阐明了可以修订“语音和语义的任意关系”这样一条基本原理。接着他结合现代语音学的师承、命运和发展及其中对立的观点等重点讲述了语音学的缘起和现状,并指出语音学是很幸运的,因为它没有那么多不联系实际的理论,基本上是常规科学的性质(一条主线走到今)。朱晓农教授进而指出:语音学,就是研究语言发音的科学;现在的语音学,就是实验语音学;而语言学里的语音学,就是音法学。而所谓的音法学,则是语音诸学科和语言学的交叉部分。之后,他幽默地说:“现在我们不用再为语音学的贡献太少而流冷汗了,因为语音学的贡献大大扩展了过去时代的眼光和胸襟。”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语音学对语音研究和人类起源认识的贡献、重塑语音学方面的田野新发现、语音的人种和地理参数、语音学视角中的语言类型(尤其是音法学角度的语言类型)等方面的问题。最后,他又分析了从实验语音学到实验音系学,再到演化音法学这一演化过程的基本概念,进而得出了“三个范式”理论,并指出语音学的新事实和新理论使得语音自然演化研究第一次成为可能,而语音学的最大贡献也就在于其提供了一个常规科学的目标——用泛时打通历时和共时。他说:“凡是历史上发生过的音变,都要叫它在实验室里重现,还有比这更激动人心的目标吗?”
    讲座结束后,朱晓农教授认真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张树铮教授对此次讲座给予高度评价,并谈了自己的体会。整场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气氛热烈而轻松,尤其是朱晓农教授以理论为切入点,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同学们打开了实验语音学的窗口,并看到了其进展,看到了语言及语言之外的知识。
    朱晓农,浙江乌镇人,1952年生于上海,曾在香港理工大学和澳洲国立大学工作,近十年来主持了十个专项课题研究,曾获著名的澳大利亚研究院研究基金(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Fellowship,1996-1999)和香港研究拨款局竞标专项拨款(RGC CERG grant,2006-2009)的经费资助。研究领域涉及音法学(包括语言演化、实验语音学、历史语言学、音系学、类型学)、语言与逻辑、方法论等。已出版相关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文/李燕芳 图/程彬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凤娟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