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 正文

暑期讲座:许志伟教授谈当代生物伦理

发布日期:2009年07月17日 08:30 点击次数:


    [本站讯]7月16日,加拿大维真学院中国研究部主任、香港大学医学院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许志伟教授应邀来到山东大学,开展为期两天的“当代生物伦理及其对基督教的挑战”主题系列讲座。山大暑期基督教研讨班的同学聆听了讲座。
    在16日上午的讲座中,许志伟教授以人的生命过程作为讲习思路,从胚胎及其干细胞和产前遗传学诊断角度,介绍了各领域的前沿成果,并以基督教伦理的视角对研究作出自己的审视。大多数比较保守的基督教徒相信合子是个体人生命的起点,许志伟正是以这一观点作为生物科学和基因科学讨论的基本立场,从一开始就对胚胎研究赋予人道的关怀。他认为胚胎研究中的体外受精这一辅助生育科技是对人类胚胎的侵犯。体外受精挑选“体质壮健”的胚胎移植到母亲子宫,剩余胚胎则低温冷藏,还有可能被“人道毁灭”,这些都是对胚胎的不尊重。他说,不少剩余胚胎的拥有者把胚胎捐赠做科学研究用途似乎相当合乎人道,但从根本上并没有对“为何会有剩余胚胎”作出合理回应,在这些对胚胎的侵犯问题未获得合理的解决前,不育的基督徒及提供辅助生育的基督徒医生采用体外受精科技是冒着极大的道德风险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直接造成医学的突破,即胚胎植入前的遗传学诊断,也同样造成大量无辜胚胎的牺牲。接下来,在讲到干细胞问题时,许志伟首先就其争议性作出分类,指出受精胚胎与克隆胚胎的区别,简易通俗地说明了两者的生成过程和至今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引入了主要国家对此研究的不同态度和制度。讲座最后,许志伟教授还与学员们围绕着对胚胎克隆的研究争议、如何保证作为医疗作用下的克隆实验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下午,许志伟教授主要对产前遗传学诊断技术进行了道德层面的考量。他认为,这一技术客观上刺激了今天优生思潮的盛行,反过来,在自由市场下“优生”所内涵的完美主义、消费主义思想也推动了产前诊断的发展。产前诊断的医疗化、常规化带来的问题是值得重视的,受孕母亲对诊断结果中并不造成生命危急的异常情况诚惶诚恐,堕胎率逐年激增。这既是意识层面对人,尤其是对胎儿的价值、尊严的不尊重,还有可能引发对已存在的残障人的歧视等社会问题。无论产前检查还是胚胎筛选,都会介入跨代伦理问题。对于这些,许志伟教授认为,需要运用比较道德的政策和措施去包容胎儿、残障人士,同时也给未来的后辈留下一些“瑕疵”的空间。讲座最后,许志伟教授化用培根的话阐明了自己对科学的认知。他说,“那时,‘我们能做的都应该去做’;而现在,也许我们能做得,则不一定都要去做。”
    许志伟,1946年生于香港,中学毕业后移民北美,先后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加拿大卑诗省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及多伦多大学,获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神学硕士等学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任美国加利福经亚州莱克伍德地区中心医院副院长,1992至1998年任加拿大卑诗省癌症总医院医学伦理顾问。现任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维真学院教授,香港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四川大学客座教授。著有中英文专著多种。 ]

【供稿单位:暑期学校记者团    作者:梁蓉蓉 关骁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邢晶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