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陈嘉映教授做客“人文纵横”学术报告会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20日 17:08 点击次数:

  [本站讯]9月19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陈嘉映教授做客“人文纵横”系列报告会,作了题为“我们用语言思考吗?”的学术报告。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杰教授主持报告会。哲社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200余人聆听了报告。
  陈嘉映教授首先以索绪尔的名言“若不是通过语词表达,我们的思想只是一团不定形的、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引出了语言相对论、语言牢笼论和语言决定论,提到了语言决定论的一种形式:萨丕尔-沃尔夫假设,并通过列举爱斯基摩语、西班牙语和两种印第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以及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对反事实条件句的不同反应来支持这些观点和假说。他还谈到了语言相对论和文化多元论密切相关,紧接着列举出语言多元论的一些反例,并表示有些支持语言相对论的例子是以讹传讹的产物。在此基础上,陈嘉映教授引出了福多的思想语和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并表示这些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语言的习得、新词的创造和翻译等现象。随后,他说到,“‘用什么思想’的意思不是‘思想时心里浮现了些什么’,重点不在于想到的词语或图形,而在于清晰地唤起和控制思考。思想在没有得到表达之前是模糊不清的,语言不是给思想穿衣服,语言是使思想得到清晰表达的东西。”陈嘉映教授的结论是,语言就是所思所感能在其中得以表达的表达系统。
  报告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紧密结合讲座内容与陈嘉映教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陈嘉映,1952年生于上海,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78年5月考上外哲所研究生,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11月赴美留学,1990年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其后赴欧洲工作一年。1993年5月回国,重返北京大学执教。2002年转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被华东师范大学聘为终身教授、紫江学者。2008年1月,转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工作,任外国哲学学科专业负责人,特聘教授。陈嘉映教授是当代著名哲学家,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哲学科学常识》、《无法还原的象》、《思远道》、《泠风集》、《从感觉开始》等,主要译著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万德勒的《哲学中的语言学》、J.奥斯汀的《感觉与可感物》等。

\ \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文/赵斌 图/王波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莉莉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