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干细胞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30日 17:06 点击次数:
[本站讯]山东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相芝教授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窦亚丽教授合作,系统研究了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OF对于胚胎干细胞核心转录网络调控的分子机制。近日,该合作研究成果在《细胞》(Cell)子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 IF=26)发表,题为“The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MOF Is a Key Regulator of the Embryonic Stem Cell Core Transcriptional Network”。
研究表明MYST家族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MOF是胚胎干细胞核心转录网络的关键调控因子。尽管以往的研究表明组蛋白乙酰化在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调控机制仍然知之甚少。研究表明MOF作为干细胞多能性的关键调控因子Nanog的共激活因子介导基因的转录激活功能,维持干细胞多能性相关基因以及主要的分化、发育调控基因的表达。MOF不仅具有维持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的能力,也就是自我复制更多胚胎干细胞的能力;同时还确保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即胚胎干细胞正确的分化为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的能力。该研究揭示了一个新的干细胞核心调控转录因子,为完善对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调控网络的认识,为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调控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干细胞的补救治疗及再生医学等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本研究山东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研究得到了“齐鲁青年”学者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NIH基金的资助。
该论文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被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该论文被《Cell Stem Cell》列为该期的重点推介(Highlight)论文,美国Yale大学干细胞中心的Natalia B. Ivanova教授专门在同期为该论文撰写了评论,对本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评论指出:“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染色质修饰机制及其在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调控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并为今后进行新的和令人兴奋的进一步研究铺平了道路。”
李相芝是医学院2011年新引进的“齐鲁青年学者”特聘教授,主要利用基因敲除以及转基因小鼠从事表观遗传学、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分化、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近年来,曾在国际权威期刊Molecular Cell,Mol. Cell Biol., Development,RNA,Blood,Epigenetics等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供稿单位:医学院 作者:李霞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小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