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山东大学“创新教育理念”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引瞩目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05日 09:49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期,第四届“系统及机电一体化国际研讨会”(IFSM)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举行,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出席会议。山东大学材料学院王思悦教授作为会议特邀代表出席并作了主题发言,王思悦教授的精彩演讲以其有别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得到与会者的好评和高度赞扬。
  王思悦教授在题为“创造力教育的新理念和相关的创新教学”的主题演讲中,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创新教育实践,在继承“因材施教”主干理念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因材施教”、“因期施教”和“因域施教”的三维框架;且进一步把“因期施教”的教育理念区分为“童年期诱其作乐”、“少年期诱其作趣”和“成年期诱其作创”三个教育阶段。与会学者认为,三维框架的建立,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不仅尊重了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而且从创新的角度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王思悦教授介绍了“输出教育”+“输入教育”的教育模式。王思悦教授指出,目前许多大学生之所以尚未体现出自己的创造价值,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缺乏对“输出意识”的培养。“输出意识”的缺乏根源于教育中“系统意识”的缺失。系统的“反馈”环节可以用于有效地调整系统“输入”的内容和层次。如果教育界的有志之士能够将“系统”的机理、概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在“输入”知识之后继续深入探究“输出”阶段,尤其是将怎样创造性地“输出”讲解给学生,那么,人才培养的质量将大大提高。可见,“输出”的理念使得教育具有了完整的系统性特点,这种人才培养理念将会显著地影响教育质量。
  在发明创造方面,王思悦教授介绍了他总结的“加维”发明理论。王思悦教授首先从世人皆知的高斯的事例出发,深刻剖析了1+2+3+•••••+99+100=5050的解题方法背后的创新思路:即“线形问题,面形处理”的“加维”机理方法。而后,通过防风打火机、防冻裂水龙头、圆珠笔等事例进行了“加维”发明理论的应用介绍。在同与会者的深入交流中,王思悦教授特别回顾了这一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深刻影响。多年来的经验标明,在发明创造的天地里,“加维”所带来的发明其效果常常是令人惊讶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加维”的本质是感悟能力的应用。从这个角度出发,王思悦教授认为,悟性是发明创造的灵魂,这一理念一直贯穿在山东大学历年的创新教育实践中。
  最后,王思悦教授如此总结了自己二十几年的创新教育经验:没有创新能力的教育,是没有抓住主干的教育,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尤其如此。
  在代表山东大学与各地的教授学者深入地交流过程中,王思悦教授表示,这次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的交流收获颇丰,不仅展现了山东大学多年来的创新教育新理念,而且了解和学习了世界其他高校的具有前沿性的科研成果和教育理念。在美期间,王思悦教授还走访了美国著名的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和弗吉尼亚州的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亲身感受了他们的教育氛围和教育理念,并从中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

【供稿单位:材料学院    作者:吴玉朋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李铁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